港股上市情报|中国版OpenAI冲刺港股:传MiniMax已秘密申请IPO
MiniMax亟需利用港股融资通道,弥合和国内外同行的估值鸿沟。
今天WSJ大消息,总部位于上海的MiniMax已经秘密申请在香港IPO,最快在今年上市。
先简单介绍一下MiniMax。
公司于2021年12月在上海成立,专注于研发文本、语音、视觉多模态融合的通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出ABAB系列大模型及Glow、海螺AI等应用产品。公司由前商汤科技高管闫俊杰创立,获腾讯、阿里巴巴等投资,2023年6月完成2.5亿美元融资后晋升独角兽,同年12月发布国内首个MoE架构大模型。
距离上一轮融资仅半年 近期斩获3亿美元+国资注入
值得注意的是,MiniMax 曾在去年年底刚刚完成一轮估值达30亿美元的融资。就在近期,公司也接近完成又一轮3亿美元融资——此轮资方阵容首次出现大型国资平台——上海国资的身影,与上市公司、交叉基金共同构成多元化股东结构,标志着其资本叙事已从单纯的科技风险投资转向产融结合的战略资源整合。
官方入场的意义不仅在于资金背书,更意味着政策合规性认可,以及为MiniMax后续商业化落地铺平道路。
在7月以前,MiniMax已获得阿里巴巴6亿美元B轮融资、腾讯超2.5亿美元A轮融资,早期投资者还包括云启资本、高瓴创投、IDG及米哈游等头部机构。用家大业大来形容MiniMax一点都不为过。
MiniMax能连获两轮融资并不容易。在DeepSeek 2.0难产,AI行业融资趋冷的大背景下,这家仅三年多的公司以半年10亿美元的估值增幅,与智谱共同成为国内仅有的两家突破300亿元估值的大模型企业,并成为今年“AI六小虎”中唯二成功融资的幸存者。
但资本的投入是需要回报的,越贵的钱越贪婪。就拿初始股东(阿里、腾讯、米哈游等)举例,冻资迟迟不见回报,目前迫切需要流动性出口。尤其是阿里和腾讯两家——阿里同时押注智谱AI与月之暗面,资源协同存在内部竞争;腾讯加码自研混元模型,同样可能削弱对MiniMax的生态支持。
其次,MiniMax也亟需利用港股融资通道,弥合和国内外同行的估值鸿沟。就拿美国同类公司相比,Anthropic估值615亿美元,Perplexity估值140亿美元,中国“AI六小虎”中仅智谱估值达320亿人民币(约44亿美元),而MiniMax即使在本轮投后,估值也才勉强达到40亿美元。
技术突破成为支撑估值的关键支点
一直以来,MiniMax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在其多模态大模型的技术领先性上,尤其在开源模型领域。2025年6月发布的M1推理模型支持100万Token上下文窗口,在8万Token深度推理任务中算力消耗仅为DeepSeek-R1的30%,生成10万Token时成本更是降至对手的25%。
这种极致性价比源于其创新的混合架构设计(闪电注意力机制),大幅降低了长文本处理的硬件门槛。同时,公司在视频生成领域跻身全球第一梯队,海螺V2模型在Artificial Analysis视频榜单中排名第二,超越谷歌Veo 3 Preview和快手可灵2.0,能够精准模拟体操、杂技等高难度动作。
管理层很有远见,早早就开始布局全球化:海外API调用量占比超60%,美国社交应用Talkie月活突破1100万(占全球用户50%),深度嵌入金山WPS、万兴喵影等生产力工具,形成B端技术授权与C端流量变现的双轨闭环。
过去一个月,MiniMax密集发布三大模态自研成果:文本推理模型MiniMax-M1、视频生成模型海螺02,以及语音模型Speech-02。其中,Speech-02登顶国际评测,标志MiniMax成为罕有具备文本、语音、视频全栈自研能力的中国AI企业。
从实测来看,MiniMax最强的还是理解长上下文的能力。模型在1M输入理解接近Gemini 2.5 Pro,80K输出超越Claude 4 Opus(32K)。短板在于数学能力,但和DeepSeek-R1也相差无几(76.9% vs 81.5%)。
上市展望
尽管技术实力突出,MiniMax的财务模型尚未跨越盈利拐点。
几大问题。
第一,2024年公司营收约7000万美元,但亏损持续且未披露具体数据,现金流高度依赖融资输血。
第二,营收结构呈现双重失衡:一方面,海外收入集中于美国市场,2024年突遭美日应用商店下架事件暴露政策脆弱性;另一方面,B端开放平台虽覆盖5万企业客户,但商业化深度不足,主要收入仍来自API基础调用而非场景化解决方案溢价。
第三,战略重心调整带来财务压力:创始人闫俊杰在2024年明确提出将“加速技术迭代”置于增长和收入之上,导致研发投入激增,而同期商业化进程放缓。若港股上市募资未达预期,可能加剧现金流紧绷,甚至触发股东退出的连锁反应。
就目前来看,假如MiniMax在年内登陆港股,其技术稀缺性仍可能引发打新热度。
·原创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Hawk Insight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