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联系我们
  • APP
  • 简体中文

什么是熔断机制?美股的熔断历史是怎样的?

熔断机制是指美国股市在交易中,市场价格剧烈下跌直到触及熔断点,导致股市暂停交易的一个机制。

什么是熔断机制?美股的熔断历史是怎样的?

熔断机制是什么?

熔断机制是指美国股市在交易中,市场价格剧烈下跌直到触及熔断点,导致股市暂停交易的一个机制。它就像保险丝熔断一样,在市场可能发生过载时,提前断路以保护市场。

据了解,美国股市一天的熔断上限次数是 3 次,而全球股市中,不只是美国有在使用熔断机制,英国、韩国、日本、菲律宾、印尼、中国、泰国等国家也有使用熔断机制来保护股市。

美股熔断机制如何操作?

美股熔断上限是每日 3 次,其中,只要在美国东部时间 9.30 a.m. – 4.30 p.m. 之间发生指数下跌 20%,当天将全面停止交易。

*注:若第一或第二次熔断发生在美国东部时间 15:25 之后,将不会出现熔断,因为当天接近收盘了。

另外,美股熔断机制的规则在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多次调整,2013 年以前,所看的指数是道琼工业指数(DJ30),而在 2013 年之后换成标普 500 指数(S&P500),也是现今熔断机制所看的指数。

熔断机制发生的原因

熔断机制发生的原因很简单——避免投资人利用情绪来影响股市表现。

当股市出现大幅波动时,投资者的心理会受到严重干扰,因此,市场为避免股价被情绪操控,引入了熔断机制。

熔断机制可以强制投资人暂停交易一段时间,让投资者冷静下来并思考现在的操作是否适当,等待暂停时间结束后再进行操作。

历史上,熔断仅发生了5次,且都在金融海啸期间。因为股市大跌的时候往往是投资人最恐慌的时候,会出现大量抛售的情形,许多旁观者见状也感染了抛售情绪,就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全球对美股熔断机制的看法

目前,全球市场对美股熔断机制的看法呈现两极化,一方认为美股熔断确实能达到让投资人冷静并做出正确判断的效果;另一方却认为美股熔断所造成的流动性受限会使投资者更加恐慌,反而做出更多非理性的行为。

因为在失去流动性的同时,投资人会更焦虑,卖方因恐慌而继续抛售;买方因想要以更低价入手而继续等待,导致暂停交易时间结束后会造成更大的跌幅。因此反对者认为,若美股没有熔断机制,反而会让股市更趋于合理的平衡状态。

美国股市的熔断历史

美股最初会设立熔断机制的原因是,在 1987 年的黑色星期一金融风暴中,标普 500 指数创下史上最大的单日跌幅,当时大跌 18%,而道琼工业指数也下跌 22.61%,让当时的交易所系统瘫痪。

隔年 2 月,美股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设立美股熔断机制,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自从设立机制后的 10 年左右,美股就没触发过熔断,直到 1997 年 10 月 27 日亚洲金融风暴诞生,当天的道琼工业指数在开市后立刻暴跌 7.18%,触发了史上第一次熔断。

而在往后的 20 多年都没再发生过熔断,直到 2020 年 3 月 9 日因受到新冠肺炎的影响,导致大量投资人恐慌性的抛售手上股票,让 S&P 500 指数下跌超过 7%,引发第二次美股熔断。

不仅如此,往后的 10 天内 S&P 500 指数再出现 3 次熔断,分别是 3/12、3/16、3/18 各别下跌超过 7%,2020 年 3 月共触发了 4 次。

美股熔断的影响

对股票

由于美股熔断是根据 S&P 500 指数的走势而触发,S&P 500 即为美国市场上的 500 只普通股,占美国总市值的 80%。

也就是说,这 500 只股票平均要下跌 7% 才会导致 S&P 500 也跟着下跌 7%。若发生熔断,即代表美国大部分的股票都已经下跌超过 7%。

对市场

当熔断发生时,往往代表整体市场正在朝一个坏方向走,市场、公司的运作将受到阻碍或已经受到阻碍,进而影响民生,造成收入减少、失业率上升、生产停滞、需求下降等混乱现象,这时,通常股市正在进入熊市或已经正在熊市了。

对投资者

而熔断对投资者来说,除了会让手上的股票贬值以外,还增加了几分恐慌情绪,但也有可能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以审视自己的资产配置是否处于健康状态。

遇到美股熔断应注意什么?

美股熔断可不是天天发生的,若投资者遇到难得一遇的熔断,可以借此机会检查自身的股票和资产配置是否健康,并要在全面的恐慌氛围中冷静且分析原因,从而找到机会。

这时,投资人对公司基本面的了解就十分重要了。如果投资人知道股票下跌并非公司出问题,有可能是随着整体股市大跌而被牵连,也知道这个股市危机并不会危害到公司基本面,那么就不应该被情绪影响而抛售股票,反而应该等待机会,以低于合理价的股价来买进股票。

要知道从 1987 年设立熔断机制至今 30 多年来,只发生过 5 次熔断,其中 4 次还发生在同一时期,就知道美股熔断多么罕见。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Hawk Insight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