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希望在两年内将特斯拉的美国汽车产量增加一倍-摩根士丹利相信这一点
马斯克刚刚制定了另一个伟大的计划--他现在希望特斯拉在美国的电动汽车产能在未来两年内翻一番。 此举不仅表明了马斯克对
马斯克刚刚制定了另一个伟大的计划--他现在希望特斯拉在美国的电动汽车产能在未来两年内翻一番。
此举不仅体现了马斯克对美国电动汽车行业未来的信心,也体现了对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美国制造政策的大力支持。此外,这反映了马斯克和特朗普之间的相互支持,后者赞扬了政府效率部(DOGE)最近的预算削减,并公开支持特斯拉。
马斯克在他的社交媒体平台X上表示:“作为特朗普总统及其政府伟大政策的一个作用,也是对美国的一种信念,特斯拉将在未来两年内将美国的汽车产量增加一倍。"
这份公开声明发表之际,特斯拉面临一系列运营和市场挑战,包括股价大幅下跌以及由于美国和欧洲消费者反对马斯克在西方政治中日益增长的政治影响力而导致全球销售放缓。
截至目前,特斯拉股价在2025年已下跌近43%。最近跌幅尤其剧烈,特斯拉股价周一暴跌15%,创下2020年9月以来最差单日表现。这种急剧下降可以归因于几个因素,包括关键市场竞争加剧以及马斯克日益增长的政治影响力,这引发了非MAGA派系和欧洲消费者的抗议。
自执掌DOGE以来,马斯克实施了全面的改革来精简联邦政府,这引起了美国公务员、民主党人和非MAGA共和党团体的反对,他们呼吁特朗普遏制马斯克。此外,马斯克对欧洲政治和选举的干预引发了全球抗议和抵制特斯拉电动汽车的呼声,导致特斯拉股价今年下跌超过40%。
特斯拉正面临多重阻力,其中大部分与其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有关。目前,欧洲和美国正在经历一场反特斯拉风暴,部分原因是欧洲人对马斯克频繁的政治干预及其在商业和政治中不断扩大的影响力感到不满。在中国的销量也陷入困境,中国乘用车协会的数据显示,特斯拉上个月在其最大市场的销量同比下降了49%。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在欧洲和中国等关键市场的销量出现了显着下降。2025年2月,特斯拉在华电动汽车产量同比下降49.2%,落后于几乎所有中国本土电动汽车竞争对手。此外,这家总部位于德克萨斯州的电动汽车巨头报告称,2024年全球销量下降1.1%,这是其十多年来首次年度销量下降。2024年,特斯拉生产汽车1,773,443辆,交付汽车1,789,226辆,均未达到市场预期。
特朗普公开支持特斯拉和马斯克
在特斯拉面临的挑战中,前总统特朗普公开表示强烈支持。本周,他亲自购买了一辆特斯拉Model S豪华电动汽车,展现了他对特斯拉未来的信心。他还称赞DOGE负责人马斯克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并强烈批评最近针对特斯拉的抵制行为,称其“非法”。 "
特朗普表示,任何针对特斯拉产品的暴力行为都将被视为“国内恐怖主义”。“在白宫新闻发布会上,特朗普严厉警告说:“让我告诉你,你对特斯拉这样做,你对任何公司这样做,我们都会抓住你,然后…… 你将经历地狱。"
这一强烈声明发表之际,全国范围内针对特斯拉电动汽车的抗议活动和财产损失。这些抗议活动被称为“特斯拉收购”,主要是由团体推动的,特别是民主党支持者和联邦雇员,他们对马斯克在DOGE的角色感到不满,他在DOGE实施了大规模裁员和削减人道主义项目。
特朗普声明后特斯拉股价反弹,摩根士丹利仍看好
受特朗普公开支持特斯拉和马斯克的推动,特斯拉股价周二上涨约4%。此外,特朗普宣布白宫将为其员工购买特斯拉汽车,进一步增强了特斯拉和马斯克粉丝的信心。截至周三盘前交易,特斯拉股价上涨3.35%,至238.30美元。然而,年初至今,特斯拉股价仍下跌约43%。
特朗普政府已表示全力支持特斯拉及其领导人马斯克,以稳定投资者信心。马斯克在最新的X帖子中强调增加特斯拉产能,以支持特朗普的美国制造政策:由于特朗普总统及其政府的特殊政策,并表明我们对美国未来的坚定信心,特斯拉将在未来两年内将美国汽车产能翻一番。
近几个月来,受多重负面因素影响,特斯拉股价承压,较2024年12月1日的高点下跌近50%。尽管如此,特斯拉超级牛华尔街巨头摩根士丹利仍然对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的前景持乐观态度,并表示虽然该股经历了大幅波动,但仍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目前的回调是买入机会。
摩根士丹利强调了潜在的积极催化剂,包括特斯拉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推出首款自动机器人出租车服务(预计在6月至8月之间)、对特斯拉全自动驾驶(FSD)技术的联邦法规的更新,以及特斯拉Optimus人形机器人的最新演示。
在英伟达首席执行官Jensen Huang等科技领袖和Cathie Wood等华尔街基金经理的眼中,特斯拉的FSD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高级自动驾驶系统。然而,最大的担忧在于FSD和Robotaxi在美国和中国的监管审批程序。进展延迟可能会导致特斯拉股价陷入熊市轨迹。
摩根士丹利为特斯拉设定了430美元的价格目标,并认为其是美国汽车和共享出行领域的首选。该公司还强调了嵌入式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长期增长潜力。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Hawk Insight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