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进IPO的大行科工来了:货少、估值不贵,抽中就赚!
年销20万+稳居行业第一,大行科工IPO定价贴地,小白也能打!
9月第一天,大的就来了。
大行科工正式启动港股IPO,申购时间为9月1日至9月4日,拟发行792万股,发行价49.5港元,预估市值15.68亿港元,9月9日上市。B方案,公开10%、全员抽签,4999.92港元一手,只要中了就是大肉。
截止9月1日中午,就已经超购125倍,孖展总额逼近40亿。
这家公司说名字你可能陌生,但产品你肯定见过——P8、VISC、K3、Mariner D8 这些热销折叠车,都出自大行科工(DAHON)。
它是中国折叠自行车绝对龙头,由“现代折叠自行车之父”韩德玮博士1982年创立,凭借“一秒折叠、磁吸锁定”等技术流畅俘获了超20万用户,2024年市场占有率达36.5%,稳坐内地折叠车头把交椅。
不过头把交椅也不好坐, 当前折叠自行车的市场格局,正呈现出典型的“哑铃化”结构。
高端市场被英伦复古品牌Brompton长期占据,凭借“英国手工制造+经典复古设计+中产文化符号”的品牌标签,牢牢抓住了城市通勤中高端用户群体,单车售价动辄上万元,却依然供不应求;
而在另一端,低价市场则被大量拼多多、抖音等平台上的“白牌”产品所渗透,通过“电商+直播+短平快”的打法,靠599元、899元的低价折叠车疯狂走量,用户看重的不是骑行体验,而是“能骑、便宜、送货快”。
而大行科工恰恰卡在了这两端之间的“中价段”——1500~4000元这个区间,用户有一定消费意愿,但品牌忠诚度并不稳定,对比更高端的产品,他们觉得“大行还不够有格调”,而面对白牌产品时,又可能觉得“便宜也能凑合”。这使得大行在产品价值感和用户心理预期之间的缝隙中挣扎。
数据也反映出这一矛盾:2024年中国折叠车整体零售市场增长28%,但大行当年营收增速仅6.8%,远低于行业平均。
这意味着公司正在被两端同时挤压:高端做不动定价权,低端拼不过成本控制。而且线上渠道的渗透,让白牌产品直接贴身肉搏,哪怕大行在折叠技术、骑行体验上遥遥领先,也很难在线上凭体验“讲服”用户。
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大行科工选择赴港上市。
对83岁的韩德玮来说,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融资操作,而是四十年匠人精神的阶段总结。从激光物理学家到折叠车教父,他靠技术改写行业,但时代变化太快,E-bike成了必争之地,小米、华为、爱玛、Brompton轮番上场,没资本、没速度就容易被甩下牌桌。
本次发行为B方案,公开发售10%,合计7920手,甲组3960手、乙组3960手,全员抽签,不设优先。基石投资占比25.43%,中规中矩,有绿鞋机制。
市值仅15.68亿港元,去年利润5230万,对应PE约为27.6倍,但考虑到2025年Q1利润同比近翻倍,全年盈利或有上调空间,估值不贵。中信建投作为保荐人,近期港股IPO项目表现尚可,结构清晰、筹码集中,整体发行条件良好。
打新建议:值得上车
- 行业稀缺性强。A股没有纯粹的折叠车标的,电助力车赛道则多集中在「微出行」概念,港股更是稀缺。这种【传统制造+稳健增长+品牌效应+电动化想象】叠加的标的,不多,容易被资金炒作。
- 估值不贵,性价比高。这次上市估值只有15.7亿港元,去年利润算下来PE约27.6倍,比起现在动不动炒到50-70倍的消费股、电动车股,这定价几乎是贴地飞行。关键是公司还是在涨业绩,等于现在发的估值,是给去年旧账的,对应今年还预留了不少水位。
- 结构好,中签即大肉。选的是B方案,全员抽签,甲组只有3960手、总货量才7920手,公开不到800万人均分,全场只有一个字:抢。打中一手就能吃肉,根本不用比打几手、拼融资,纯拼人品。
- 保荐人中信建投国际。虽然不是“老中信”(中信里昂),但也属于央企体系的二线头部,在港股打新圈内名声还不错——过去几个项目如盈建科、信星集团、稷以科技等,打新表现稳定、定价相对克制,护盘也有力。
- 基石靠谱。基本都是背景干净,资金靠谱的中长期风格专业方买盘。Harvest International Premium Value (Secondary Market) Fund SPC:这是中国最大的资管集团之一——华夏基金的海外子公司,聚焦港股和中概股的价值型投资,这种盘一般不碰“概念水股”,进来就是看准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中长期逻辑;安联环球投资亚太有限公司(Allianz GI Asia Pacific):德国安联旗下,全球管理资产超5000亿欧元,是真正的长线养老金型买方盘,非常挑基本面和增长质量;大湾区发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这家背后多有粤港澳政府背景和产业投资倾向,更偏长期区域产业布局投资,在大行深圳制造基地的基础上,或有战略协同可能;维科(香港)经贸有限公司:本土企业资金,更像是老朋友资源型资金,在港股项目中常作为陪跑稳定盘存在。
📌申购提示:9月1日至9月4日,全员抽签,货量极小,这票小白也能冲。建议中签即收,无脑走筹码逻辑。后续若发售价、基石名单有调整,我们会第一时间拆解,感兴趣的朋友,记得点个关注,不错过任何一票「硬货」。
考虑港美股打新但没准备好港美股账户的朋友,或者想交流经验的朋友都可以添加微信交流⬇️
·原创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Hawk Insight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