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wkInsight

  • 联系我们
  • App
  • 中文

美财长呼吁看多美国,但现实很残酷

特朗普政府的减税永久化、监管松绑及贸易谈判将复刻其首个任期内“非通胀性增长”的黄金时期。

57日,在2025年米尔肯全球会议上,美国财长贝森特再次高调宣称,美国仍是全球资本的首选目的地,并预言特朗普政府的经济政策组合——减税、放松监管与贸易议程——将推动美国GDP2026年重返3%的增长水平。

政策组合的非通胀增长叙事

贝森特的核心论调在于,特朗普政府的减税永久化、监管松绑及贸易谈判将复刻其首个任期内“非通胀性增长”的黄金时期。他提出通过每年削减3000亿美元赤字(约占GDP1%),在四年内将赤字率降至3%,并以此消除美债信用风险,从而压低长期利率,吸引全球资本。这一策略的底层逻辑是:财政紧缩与私营部门活力释放的双轨并行”——政府削减支出与就业岗位的同时,通过放松金融监管刺激企业加杠杆,将资源转移至民间投资。

此外,贝森特将10年期美债收益率视为政策成效的关键指标,通过限制长债发行规模、调整银行资本规则等手段,试图为收益率设置“隐形天花板”。然而,这一设计面临现实悖论:特朗普激进的关税政策已导致企业推迟投资、囤积现金,花旗集团CEO·弗雷泽指出,客户正在为困难处境做准备,而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警告,美国关税正将全球推入更多波动的周期,并下调2025年全球增长预期至2.8% 

资本市场的分裂信号 

尽管贝森特宣称美国市场具备“反脆弱性”,并列举历史危机后的复苏为例,但当前资本流向已显矛盾。20254月,特朗普宣布对主要贸易伙伴加征对等关税后,美股、美债与美元罕见同步下跌,打破传统避险资产逻辑,被前财长耶伦解读为对美国政策信心的流失

尽管贝森特将市场波动归因于过渡期阵痛,并暗示本周可能达成部分贸易协议以缓和紧张,但企业层面的反馈显示,供应链重组与成本上升的压力正在侵蚀利润。例如,本田将部分产能迁至印第安纳州的举措,虽被贝森特视为产业回流范例,却无法掩盖多数企业因不确定性而冻结投资的现实。

与此同时,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后,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不降反升,反映出市场对政策协同性的怀疑——期限溢价与通胀预期的抬升,抵消了短期利率下行的影响,暗示投资者对财政主导模式可持续性的担忧。 

3%增长目标的现实阻力 

贝森特将3%增长锚定于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力扩张的双重加速,但这一愿景与历史数据的背离不容忽视。美联储前主席耶伦曾指出,若想实现3%增速,劳动生产率需持续超过2%,而过去十年均值仅为1.1%。当前,特朗普政策组合中缺乏对技术创新的实质性投入,反而依赖能源增产(如每日300万桶原油)等传统手段抑制通胀,其效果可能被全球供应链重构带来的成本上升抵消。更关键的是,关税政策的回旋镖效应正在显现:美国一季度进口价格指数同比上涨4.2%,核心PCE仍徘徊于3.1%,显示输入性通胀压力未消,与贝森特自然压低利率的承诺形成反差。 

全球资本的观望与博弈 

尽管贝森特强调美国拥有“最深沉流动性”与财产权保障,但全球资本配置正因政策不确定性而调整。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坦言,特朗普关税迫使央行在加息决策中纳入“外部冲击评估”,而澳洲重返财政赤字以缓解民生压力的选择,凸显各国政策层在“美国优先”议程下的被动适应。

对跨国投资者而言,贝森特的看跌期权式干预(如压制长债收益率)虽能短期稳定债市,却可能扭曲风险定价机制,加剧长期资本错配。法兴银行利率策略主管Subadra Rajappa指出,若收益率突破4.5%,财政部或被迫进一步削减长债发行,这种“危机驱动型调控”难以维系市场信任。 

美财长呼吁看多美国,但现实很残酷

·原创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Hawk Insight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