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Q2财报炸裂:智能硬件+汽车齐发力,营收利润双刷新纪录
汽车业务贡献了206亿元,成为仅次于传统智能手机业务的核心增长引擎。
8月19日,小米交出了一份极具突破性的二季度财报,不仅打破了自身历史纪录,也进一步确立了其在全球智能制造和科技生态圈中的领先地位。
数据显示,小米在本季度实现总营收1159.56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30.5%,高于市场预期的1149.39亿元,经调整净利润达到108.31亿元,同比激增75.4%。
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其创新业务的飞跃表现。2025年第二季度,小米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收入高达213亿元,占集团整体收入的比重显著提升。
其中,汽车业务贡献了206亿元,成为仅次于传统智能手机业务的核心增长引擎。值得注意的是,小米在这一季度共交付新车81,302辆,涵盖其首款SUV产品Xiaomi YU7系列,包括YU7、YU7 Pro与YU7 Max三款车型,价格区间为25.35万元至32.99万元。新车上市后仅18小时,锁单量即突破24万台,市场反应远超预期。
小米的这一步跨界并非仓促之举。早在2021年,雷军就宣布了进军电动汽车市场的战略决策。随后的几年里,小米持续在智能制造、AI算法与高性能电池等核心领域加大研发投入。据公开数据,小米在智能驾驶系统中采用了自研的高精度定位算法与环境感知技术,搭载自主训练的大模型系统,为其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提供底层技术支撑。
与此同时,小米在国内市场布局迅速,截至2025年6月底,已在92个城市设立335家汽车销售门店,为后续渠道扩张打下基础。可以预见,随着更多车型的推出,小米汽车有望成为国内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的重要竞争者,与理想、小鹏、蔚来甚至比亚迪等厂商展开正面角力。
除汽车外,小米在AI和IoT领域的深耕也持续兑现成效。本季度,小米的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收入为387亿元,同比增长高达44.7%,毛利率提升至22.5%。这不仅源于产品多样化与品类扩张,还得益于智能互联体验的升级。截至2025年6月底,小米A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数达9.891亿,同比增长20.3%。拥有五件以上设备的用户数也达到2050万,展现出极强的用户粘性与生态渗透率。米家App与小爱同学两大平台的月活跃用户均实现双位数增长,分别达1.131亿与1.532亿。智能大家电产品方面,小米实现了大幅增长,空调出货量超540万台,冰箱与洗衣机也分别达到79万与60万台,均创下单季度历史新高。显然,小米正将其“手机×AIoT”战略不断深化,逐步打造一个以家庭为核心的智能硬件闭环生态。
而在传统核心业务——智能手机领域,尽管收入同比微降至455亿元,跌幅为2.1%,但全球出货量却维持小幅增长,达到4240万台,同比上升0.6%。Canalys数据显示,小米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为14.7%,位居全球前三。值得关注的是,小米在东南亚市场排名跃升至第一,欧洲、中东及拉美市场均稳居第二,非洲市场排名第三。由此可见,小米在国际市场依旧具有强大生命力。产品方面,小米与REDMI品牌在这一季度持续推出新品,包括小折叠旗舰Xiaomi MIX Flip 2以及REDMI K80至尊版,分别在外观设计、影像系统与性能配置上有所突破,延续了其对中高端市场的深入开拓。
此外,小米的可穿戴设备与平板产品也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2025年第二季度,小米平板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42.3%,是全球前五厂商中增速最快的企业。可穿戴设备方面,腕带出货量全球第一,TWS耳机全球第二。在硬件创新方面,小米还发布了其首款AI眼镜,集成12MP光学镜头与开放式音频系统,并支持实时视频通话与直播功能。产品设计强调轻盈与个性化,电致变色功能更是业内少见,为AR/AI可穿戴设备提供了全新应用范式。
互联网服务业务方面,小米同样实现了稳健增长。本季度收入达91亿元,同比增长10.1%,毛利率高达75.4%,继续保持高利润率特征。广告与游戏业务分别实现14.6%与5.1%的增长,境外互联网服务收入达到30亿元,占比32.9%,创下历史新高。这一方面源于小米海外智能设备渗透率提升,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其全球内容与服务平台的本地化运营能力正在持续加强。
业绩媒体发布会上,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高度评价了本季度小米整体业绩的增长,特别强调了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取得的关键性突破。他提到:“这是小米汽车迈出的第一步,但从交付数量到用户反馈,我们收获了远超预期的市场响应。未来我们将坚持每年推出新车型,构建完整的产品矩阵,并逐步扩大海外市场的布局。”他还补充称,小米YU7系列车型的锁单量能在上市18小时内突破24万台,反映出用户对小米品牌在智能电动出行领域的高度认可。
谈及AI战略时,雷军表示,AI将成为小米未来十年的核心引擎。目前公司已经在AI大模型训练、终端设备智能化与场景化应用方面投入大量资源。他透露,小米正在加快推进AI嵌入所有核心产品线的计划,从智能手机到智能家居,再到车载系统,目标是在技术层面实现从“连接”到“智能”的飞跃。他特别提到,“我们自研的AI大模型已在小米AI助手、小米智能座舱系统中实现规模化部署,且性能表现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财务负责人林世伟也在会上强调,小米的利润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高毛利业务的扩张和成本结构的优化。他指出,智能电动汽车、AIoT和互联网服务三大板块毛利率普遍超过20%,为公司整体财务稳健提供了坚实支撑。“特别是AIoT业务已成为除手机以外最稳定的利润来源,未来我们将持续增强高端家电与智能终端的产品竞争力。”他说。
市场与品牌战略方面,小米总裁卢伟冰在媒体会上强调,小米正积极推进全球化战略,特别是在东南亚、欧洲、中东及拉美市场取得显著突破。他指出,小米手机在东南亚市场已经实现出货量第一,在欧洲市场的市占率也跃升至23.4%,排名第二。“我们未来会进一步强化品牌影响力,并通过本地化运营和渠道优化增强用户体验。”他还透露,小米正在推进与更多国际运营商的深度合作,以拓展高端旗舰机型的销售网络。
媒体会上,小米还首次公开了其自研AI芯片和自动驾驶算法的最新进展。据雷军透露,小米已经完成第二代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的开发,并计划于2026年量产搭载。“小米不追求盲目的扩张,而是希望通过端到端的技术控制力,在硬件性能、数据闭环与用户体验三方面实现深度融合。”
此外,小米还宣布将在未来三年内追加投资超过100亿元,用于AI大模型训练、高端制造、新能源电池及智能机器人等前沿领域研发。此举显示出小米对于自身“硬科技生态”的长期战略野心。
·原创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Hawk Insight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