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重拾涨势
3月11日,纽约尾盘,贵金属市场以一场意料之中的躁动收场。
3月11日,纽约尾盘,贵金属市场以一场意料之中的躁动收场。现货黄金在盘中触及2880.46美元低点后强势反弹,最终收涨0.93%至2915.67美元/盎司,COMEX黄金期货同步攀升0.82%至2923.30美元,白银更是以超2.6%的涨幅展现其波动性魅力。这场震荡上行背后,折射出市场对地缘风险、货币政策与滞胀威胁的多维博弈——黄金价格曲线已不仅是金属价格的波动,更成为全球经济焦虑的体温计。
驱动这轮行情的核心逻辑,在于地缘政治风险与货币政策预期的共振。特朗普政府推迟对墨西哥、加拿大关税加征的决定,看似缓和实则加剧了政策反复的不确定性。而其对俄罗斯制裁的威胁,叠加乌克兰局势的持续紧张,使得避险需求如同弹簧般被反复压缩后骤然释放。与此同时,美国2月非农就业数据意外疲软,失业率升至4.1%,暴露出经济复苏动能衰减的隐忧。这种“弱数据+强政策扰动”的组合,迫使投资者将目光投向黄金这类非信用资产,以对冲可能出现的黑天鹅事件。高盛在最新报告中直言,若地缘冲突升级导致市场不确定性指数突破阈值,黄金年内或将冲击3300美元的历史高位。
技术面分析揭示了多空博弈的微观战场。有分析称,日线级别上,黄金在2880美元构筑的支撑位经受住了空头压力,周二的长阳线不仅收复前日失地,更形成“阳包阴”的看涨形态。目前2930美元附近的前高阻力位成为关键分水岭,若能有效突破,或将打开通往2950-3000美元区间的通道。不过,4小时级别的MACD指标出现顶背离迹象,暗示短线可能存在回调压力。这种技术形态的分化,恰如市场情绪的镜像——既有对突破新高的期待,又暗藏对美联储政策转向的忌惮。
全球央行的黄金储备战略,则为市场提供了长期价值锚点。2024年全球央行购金量创下4974吨的历史峰值,中国央行更连续四个月增持,2月黄金储备已达2289.53吨。这种结构性需求变化重塑了黄金定价逻辑:当传统投资需求(珠宝、工业)波动时,央行购金形成的“需求底”正在缓冲价格下行压力。世界黄金协会预测,2025年央行购金需求可能突破每月70吨,若此趋势持续,仅此一项就将为金价提供每年约840吨的刚性需求支撑,相当于当前全球矿产金量的四分之一。这种“去美元化”进程中的战略储备调整,使得黄金逐渐从单纯的避险资产转型为国际货币体系重构的见证者。
美联储政策预期的微妙变化,正在重塑黄金的短期波动节奏。市场对3月20日FOMC会议的关注已近乎偏执——尽管利率维持不变的概率高达96.74%,但疲弱的非农数据和即将公布的CPI数据(预期同比3.1%)可能迫使美联储释放更明确的宽松信号。这种预期差催生了独特的市场心理:若通胀数据超预期回落,可能强化降息预期利好金价;而若通胀粘性持续,则可能通过实际利率下行路径同样支撑黄金。这种“左右逢源”的特性,使得黄金在货币政策模糊期展现出特殊的配置价值。
更值得警惕的是滞胀魅影的浮现。美国2月ADP就业人数增幅收窄至15.1万,制造业PMI连续三个月处于荣枯线下方,但核心PCE物价指数仍顽固维持在3.2%高位。这种“经济失速+通胀难降”的组合,正在将1970年代的滞胀剧本重新搬上舞台。历史数据显示,在1973-1974年及1978-1980年两次典型滞胀期,黄金年化收益率分别达到72%和35%,远超股票、债券等资产。当前市场环境下,黄金的抗滞胀属性可能被重新定价,特别是当关税政策推升进口成本、地缘冲突加剧能源危机时,其作为“终极支付手段”的货币属性将再度凸显。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分化则揭示了黄金投资的复杂性。散户通过黄金ETF加速布局,仅黄金ETF近6日便净流入16.88亿元,显示避险情绪向大众投资者蔓延;而机构投资者更倾向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多空博弈,COMEX黄金未平仓合约较年初增长12%,期权市场的波动率曲面呈现明显的看涨倾斜。这种多层次的市场结构,使得黄金价格既受宏观叙事驱动,又难逃短期资金流动的扰动。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在2920-2950美元的关键技术区间,需警惕事件驱动型回调风险——若地缘局势意外缓和或美联储释放鹰派信号,可能触发程序化交易的集中止盈。
·原创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Hawk Insight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