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断供H20 大摩火线下调其营收预期
针对H20系列芯片的限售令,可能导致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收入下降8%-9%。
4月17日,摩根士丹利的一纸报告,让英伟达再次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风暴眼。
这家华尔街投行在最新研报中下调了英伟达未来几个季度的营收预期,核心逻辑直指美国政府对华芯片出口限制的“超预期破坏力”——尤其是针对H20系列芯片的限售令,可能导致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收入下降8%-9%,相关库存减值与采购承诺损失高达55亿美元。
消息公布后,英伟达股价单日暴跌近7%,连带引发美股芯片板块集体跳水。
从技术管制的演化路径来看,美国对华芯片出口限制已从最初的“精准打击”演变为系统性围堵。
H20作为英伟达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特供版”芯片,虽基于上一代Hopper架构,但凭借性能与成本的平衡,2024年仍贡献了120亿至150亿美元收入,占其中国市场营收的七成以上。
而今美国政府将出口门槛从算力指标扩展到内存带宽、互连带宽等综合参数,意味着连这类“降级版”产品也需许可证才能出货,实质上封堵了企业通过技术参数调整规避管制的操作空间。
这种政策设计的精密化,反映出监管层对技术外溢路径的深刻认知——正如BIS新规首次将限制范围从中国扩展至全球,试图构建“Tier1盟友-Tier3高风险国家”的三层管制体系,正是为了切断中国通过第三国转口的可能性。
地缘政治风险对商业决策的渗透,在英伟达的财务报表中体现得尤为具象——55亿美元的潜在损失不仅包括库存减值,更涉及对客户采购承诺的违约赔偿,这种规模的供应链扰动在半导体行业极为罕见。
值得玩味的是,尽管面临短期阵痛,多数华尔街机构仍维持对英伟达的乐观评级。
摩根士丹利将162美元目标价解读为“短期承压下的长期价值坚守”,美国银行、杰富瑞等投行更给出53%-78%的潜在上涨空间。这种看似矛盾的逻辑背后,实则是资本对AI算力需求底层逻辑的笃定——全球数据中心建设正从“千卡时代”迈向“万卡集群”,仅Meta一家公司就计划年内采购价值百亿美元的AI芯片,而英伟达凭借CUDA生态构建的技术护城河,短期内仍难被撼动。
·原创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Hawk Insight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