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联系我们
  • APP
  • 简体中文

7月“成绩单”出炉!新旧新能源车企激战正酣

7月份是传统汽车行业的淡季,但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在7月的竞争并没有降温。刚踏进8月,各大车企就已经纷纷晒出了7月的“成绩单”。

7月份是传统汽车行业的淡季,但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在7月的竞争并没有降温。刚踏进8月,各大车企就已经纷纷晒出了7月的“成绩单”。

         

“车王”比亚迪增速有所放缓,“国家队”表现依旧不俗

          

“车王”比亚迪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262,161辆,同比增长61.30%,增速比上个月有所放缓。6月份比亚迪的销量为253,046,同比大增95.78%。2023年7月比亚迪在海外销售的新能源乘用车共18,169辆。1-7月公司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1,517,798辆,同比增长88.81%。

来自比亚迪和奔驰的合资企业的汽车品牌——腾势7月份表现也不错。腾势汽车称,旗下腾势D9在7月销售11,146辆,创历史新高。腾势D9的成交均价42万元,已连续7个月蝉联30万以上豪华MPV市场销量TOP1。7月底,腾势N7在全国8个城市规模交付正式开启。腾势N8智能豪华全场景SUV将于8月5日全球首发。

“国家队”方面,广汽埃安7月销量为45,025辆,同比增长80%。1-7月累计销量达到254,361辆,同比增长103%。

吉利汽车旗下高端智能电动品牌极氪7月交付量为12,039辆,同比大增139.7%,环比增长13.4%。1-7月,极氪累计交付132,620辆新车。值得注意的是,极氪已经连续6个月实现同环比双双正增长。目前,极氪有三款车型,包括猎装轿跑极氪001、纯电MPV极氪009及SUV极氪X。

上汽集团7月销量也创下新高。7月份上汽集团共销售新能源汽车9.1万辆,环比上涨约6%,目前,公司的新能源车销量稳居中国车企第二。具体来看,上汽乘用车(含海外基地)销售新能源车2.8万辆,同比增长29%;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新能源车销量首次“双双破万”,上汽大众销售新能源车1.3万辆,上汽通用销售新能源车1万辆,同比增长93%;上汽通用五菱销售新能源车3.5万辆。

         

“蔚小理”:理想稳居“三万辆”宝座,蔚来迎来大翻身,小鹏终于迈进“万辆”大关

         

7月,理想汽车共计交付新车34,134辆,同比增长227.5%,已连续两个月交付量在3万以上。2023年1-7月,理想的累计交付量达到173,251辆。

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称:“作为家庭首选的豪华汽车品牌,我们于7月完成了第40万辆用户交付,成为国内首家取得这一成绩的新势力车企。”

理想L系列三款车型自去年6月相继发布以来,累计交付已经超过20万辆,并在二季度连续3个月蝉联30万元以上SUV销量冠军,持续领跑中国豪华汽车品牌的市场表现。其中,家庭五座旗舰SUV——理想L7在上市5个月时间内,总交付量顺利突破5万辆。两款六座SUV产品——理想L8和理想L9的交付量从今年3月的1.2万辆提升到7月的2万辆。

截至2023年7月31日,理想汽车在全国已有337家零售中心,覆盖128个城市。有售后维修中心及授权钣喷中心323家,覆盖222个城市。

蔚来在7月份迎来“大翻身”,共交付20,462辆汽车,同比增长103.6%,直接站上了“两万辆”的大关。其中,智能电动全能SUV全新ES6自2023年5月底上市以来,交付量稳步增长,月度交付于2023年7月突破10,000辆。今年1-7月,未来累计交付了75,023辆汽车。

蔚来在公告中还透露,2023年7月,蔚来ET5和EL7双双在EuroNCAP欧盟新车安全测试中获得五星评级。两款车型分别取得了EuroNCAP欧盟新车安全测试自2020年以来轿车和SUV的最佳成绩。

蔚小理

不同于前两家的大幅增长,小鹏汽车在七月的表现只能算“及格”。七月份,小鹏汽车共交付11,008辆智能电动汽车,同比下跌4.5%,环比增长28%。虽然这已经是小鹏连续6个月实现正增长,但经过大半年的“奋斗”,小鹏才终于迈进了“万辆”大关。今年1-7月,小鹏的累计交付量为52,443辆,同比下降约35%。

被外界广泛认为是小鹏的“救命稻草”的小鹏G6变现并不惊喜。7月份,G6累计交付超3,900辆,已在全国110座城市启动规模交付。小鹏方面还表示,目前正积极爬升G6的供应产能,工厂开启满负荷生产模式,并增加专项物流确保车辆到店速度,以确保G6的交付速度。

虽然这个交付数据并不算亮眼,但小鹏在7月底“牵手”大众的事却让外界对小鹏有了更多期待。据公司披露的信息,小鹏汽车将提供G9平台、车联网和ADAS软件,将和大众共同为中国市场开发两款大众汽车品牌B级电动汽车。

值得一提的是,8月2日,有消息称小鹏自动驾驶副总裁吴新宙将离开小鹏汽车,而且可能加入全球芯片巨头英伟达,并可能担任“全球副总裁”这一级别的职位。随后何小鹏和吴新宙在社交媒体上均确认了这一消息。但目前尚不知吴新宙是否会在后续加入英伟达。

何小鹏表示,因为家庭和多方面的原因,吴新宙在去年下半年就表示要回到美国。他还透露,很早就选择了李力耘博士(之前一直负责小鹏的XNGP)来接手AD团队。因为已经准备了近一年,因此“我无比相信团队和业务的过渡会是丝滑流畅的。”

何小鹏称,后续他仍将亲自带领我们的自动驾驶和研发团队,“我们会和力耘和团队一起,继续将最好的XNGP带给用户”。

他还说:“在之后,小鹏会做出更面向AI的组织变化,我坚信过去的软件定义汽车,会变为AI定义汽车,我会重构小鹏的智能团队,将AD、座舱、机器大脑、EEA,还有多个创新项目,整合为更强大的智能团队,并且增加智能规划和运营团队。我会亲自带领这个大团队,我相信AI和其运营体验会颠覆当前汽车体系。”

何小鹏

          

哪吒、赛力斯销量下滑,零跑拉到了境外资金?

           

有人欢喜有人愁。7月哪吒汽车没有迎来好消息。根据其官方微信公众号的数据,7月哪吒汽车全系交付10,039辆,环比下降17%。今年1-7月累计交付量达到了77,168辆。这已经是哪吒连续两个月出现交付数据的下滑,且已经来到“万辆”关口。

在销量的压力面前,哪吒也开始使出“降价”大招。7月20日该公司推出2024款哪吒S,比之前的2023款哪吒S价格低了将近3万块。消息一出,让许多刚购买了2023款哪吒S的车主直呼遭到“背刺”。

哪吒汽车首席执行官张勇随后在微博上对此事进行回应。他表示,汽车作为一个消费品,同样性能和质量的产品,价格一定会越来越低的。但他同时表示,哪吒方面后续会对老车主进行补偿。

哪吒汽车张勇

在目前出炉7月份交付数据中,哪吒是少有的出现环比下跌的车企,不过哪吒手里还握有“出海”这张牌。

7月5日,哪吒方面宣称,哪吒汽车在泰国市场首次超越特斯拉、比亚迪等,哪吒V车系成为纯电车型的“NO.1”。据泰国AutoLife官网公布的2023年6月泰国纯电车型上牌量数据,哪吒V上牌量实现翻倍增长,达到2,203辆,以28.9%的市占率一举超越其他品牌产品,登顶泰国市场纯电冠军。

据官方消息,目前哪吒汽车已经成立了泰国子公司、欧洲事业部,其出海版图遍及东盟、南美及中东市场。哪吒在泰国的生态智慧工厂也已正式奠基,将成为哪吒汽车出口东盟的主要基地。但是哪吒能不能打好“出海”这张牌,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除了哪吒,赛力斯7月份的数据也不太理想。7月份赛力斯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为6,934辆,同比下降约48%,环比下滑约26%,交付量仍不足万辆。

该公司目前在售品牌AITO问界,是赛力斯与华为合作打造的智能电动品牌。但与华为的联手并没有给该品牌带来持续的增长动力。赛力斯已宣布,为强化联合业务紧密、深入发展,赛力斯和华为双方共同成立“AITO问界销服联合工作组”,自7月1日起全面负责营销、销售、交付、服务、渠道等业务的端到端闭环管理。此举对问界的销量拉动效果有多大,还需要再观察。

造车新势力中,零跑的销量表现可圈可点。2023年7月,零跑汽车销量达14,335台,月度销量持续增长。其中,C系列交付超12,000台,占比约85%,C11车系交付超9,200辆。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零跑也开启“降价”模式。8月1日,零跑汽车宣布,两款C11车型及三款C01车型降价1-2万元。降价幅度并不算特别大,降价对销量的拉动待九月初见分晓。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零跑汽车发布了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取名为“四叶草”。在发布会现场,零跑表示目前有境外企业正在其进行洽谈技术合作,且已有实质性进展。近段时间,造车新势力蔚来和小鹏先后获得境外实体投资,零跑会不会是下一个,让我们拭目以待。

          

政策端暖风频吹

            

7月21日,中国国家发改委等十三部委印发《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共提出了十条措施。有关措施范围包括,汽车限购、二手车市场、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和汽车消费金融服务等等多个方面。

7月31日,中国政府正式出台《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其中明确提到,要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落实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等政策。科学布局、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换电模式推广应用,有效满足居民出行充换电需求。推动居住区内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优化布局并执行居民电价,研究对充电基础设施用电执行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推动降低新能源汽车用电成本。”

此外,在优化汽车购买使用管理方面还提到,各地区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促进汽车更新消费、加大汽车消费金融支持力度和增加城市停车位供给等。

在政策端的不断利好刺激下,可以预见,接下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只会愈加激烈。交付数据的持续更新,排行榜的不断变动,为保持竞争力,各大造车势力还需拿出更多看家本领和诚意才行。

电动汽车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Hawk Insight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