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只可能在新加坡绿色转型中大放异彩的股票
新加坡的绿色转型正在为准备从该国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道路中受益的公司带来机会。
新加坡承诺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新加坡绿色计划2030》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发电、交通和工业部门脱碳目标。这一几十年的转型为定位在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基础设施和智能城市解决方案领域的公司创造了重大机遇。随着数十亿美元的政府和私人投资流入绿色项目,能够提供这些变革性技术的企业将受益匪浅。投资者面临的大问题是:哪些新加坡上市公司将从这一大趋势中受益最多?在本文中,我们仔细研究了胜科工业公司(SGX:U96)、吉宝有限公司(SGX:BN 4)和ST Engineering(SGX:S63)--这三家公司可能会在新加坡迈向更清洁、更可持续的未来的过程中大放异彩。
胜科工业(SGX:U96)
胜科工业(Sembcorp Industries,简称胜科)已从一家传统的依赖化石燃料的公用事业公司转型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站。这一战略支点使其成为东南亚领先的绿色能源公司之一。胜科公布2025年上半年(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5.36亿新元,略低于去年的5.43亿新元。更重要的是,基本净利润保持稳定,为4.91亿新元,而去年为4.89亿新元,尽管收入同比下降8%至29.4亿新元,但仍显示出盈利弹性。可再生能源利润增长27%至1.32亿新元,由于印度有利的风力条件和不断增长的产能,该公司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在2025年上半年达到13.8吉瓦,高于上年同期的10.0吉瓦。管理层的目标是到2028年达到25吉瓦,这表明该公司有积极的扩张计划。尽管该公司保留了一些传统电力资产,这些正在逐步淘汰。中期股息新元每股0.09维持了公司向股东回报价值的承诺。主要风险在于执行。可再生能源项目需要大量资本投资,并面临监管等发展不确定性批准、电网连接和天气变化。
吉宝有限公司(SGX:BN 4)
与胜科相比,吉宝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该集团退出了资本密集型的海上钻井平台建设和传统房地产开发,现在作为一家专注于可持续基础设施的轻资产全球资产管理公司运营。到目前为止,其股价2025年年初至今已上涨约33.5%,反映了投资者对集团整体战略的信心。2025财年上半年(2025年1月),净利润4.31亿新元,同比增长25%,而经常性收入(资产管理公司的关键指标)增长7%,达到4.44亿新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管理的资金增长至910亿新元,表现出强劲的投资者兴趣。为了回报股东,吉宝宣布派发每股0.15新元的中期股息以及5亿新元的股票回购计划,资金来自遗留资产货币化。该公司正在投资高增长领域,包括垃圾发电设施、区域冷却系统、和数据中心。成功取决于吉宝在应对基础设施市场周期的同时扩展其资产管理平台的能力。这次转型使该集团能够获得经常性费用,而不是巨额的开发利润。
新加坡技术工程公司(SGX:S63)
新加坡技术工程公司(STE)以航空航天和国防而闻名,但它已悄然成为新加坡智慧城市转型的关键参与者。该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显示,所有部门均实现强劲增长:收入增长7%至59.2亿新元,净利润增长20%至4.03亿新元,而EBITDA和EBIT增长11%(至8.71亿新元)和15%(达到6.02亿新元)。城市解决方案和卫星通信部门对可持续发展投资者特别重要。它提供智能交通系统,包括电子道路定价、交通管理、以及减少拥堵和排放的收费系统。这些通常是与政府机构签订的长期合同,以高转换成本创造可预测的经常性收入来源。鉴于该公司严重依赖国防,以及智能移动的竞争性转发,STE不像胜科那样直接接触可再生能源或吉宝这样的绿色基础设施。相反,该公司在可持续城市化方面提供了差异化的策略,这对于寻求在没有纯可再生能源风险的情况下接触智慧城市主题的投资者来说特别有吸引力。
变聪明:新加坡绿色未来的不同道路
新加坡到2050年向净零排放转型是亚洲最雄心勃勃的脱碳承诺之一。这一数十年的转型将需要大规模的资本部署,为处于有利地位的公司创造持续的机会。这三家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提供了独特的方式来利用这种绿色转型。胜科提供纯粹的-通过积极的产能扩张来发挥可再生能源风险,但执行风险更高。吉宝提供稳定的收费收入,并正在绿色基础设施和资产管理领域创造机会;而ST Engineering则通过政府支持的合同和智能城市解决方案来实现间接的可持续发展收益,从而实现明天高效、低排放的城市系统。对于投资者来说,选择取决于风险偏好和投资方法。这些股票共同为新加坡绿色转型提供了多元化的投资机会--随着亚洲可持续发展领导者向该地区展示如何平衡经济增长与环境责任,这一主题可能会推动数十年的回报。当市场不可预测时,您可以满怀信心地将资金投入到哪里?我们最新的免费报告揭示了5家新加坡股息支付者旨在抵御全球风暴。立即获取,看看哪些公司仍值得持有。在Facebook、Instagram和Telegram上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的投资新闻和分析披露:Joseph Gan不持有本文中提到的公司的任何股份。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Hawk Insight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