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wkInsight

  • 联系我们
  • App
  • 中文

港股打新|劲方孖展崩了,连1500倍都冲不上去,散户彻底冷了

中信哥带不动,B机制也救不了?

劲方医药打新,氛围变了。

原本市场预期孖展能飙到5000倍,现在连1500倍都不到,完全不在一个节奏上。

港股打新|劲方孖展崩了,连1500倍都冲不上去,散户彻底冷了

不是劲方不行,而是整个情绪降温了。市场已经不吃“机制”和“中信哥”这一套,结构化不来,散户热度也没跟上。尤其机制B之后,很多散户根本打不到票,全员抽签,抢筹变陪跑,直接劝退一批人。现在这拨人干脆转头去美股,Figure、Gemini这些新股,一个比一个大肉。美股即使黑盒、靠预期,但好歹还能吃到。反观港股,新规下的机制B,连票都摸不到,根本无从博弈。失望多了,人自然就走了。

港股打新|劲方孖展崩了,连1500倍都冲不上去,散户彻底冷了

港股打新|劲方孖展崩了,连1500倍都冲不上去,散户彻底冷了

其实这个板块基本面并不差,甚至最近一个月的数据挺正面的。国泰那边监测的39家创新药公司上半年营收涨了7.7%,利润直接飙了50%。政策也给力,医保收了不少全球首创的药,还公开表示不再只看低价中标,意思很明确,就是想让创新药卖得动、卖得开。问题出在外部,美国那边要搞行政命令卡中国药企出海,不管是临床数据还是国际授权,可能都会被卡脖子。这消息一出,整个板块直接被锤。基本面再好,政策再稳,如果外部预期一崩,资金就自动撤退。

说回劲方,它的问题不在估值,也不是项目差,而是太“稳”了。

现在市场不看你有多稳,看你能不能给人幻想。情绪市里最怕“中规中矩”,因为没有极端,就没有爆点。你不是低估值到离谱的那种硬核标的,也不是故事满天飞的妖股中胚胎,你的位置刚好让人提不起兴趣。很多人没注意的一个行业现象:真正推动孖展暴涨的,不是散户,是结构化资金。这些资金有能力低成本融钱,拆孖展、叠加高频策略,再配合盘口做盘和换手引流,把一个“还可以”的项目打成“爆款”。可现在,这类资金在观望,因为外围政策不稳、短期标的不够性感,结构化团队宁可空仓也不愿玩。

港股打新|劲方孖展崩了,连1500倍都冲不上去,散户彻底冷了

所以现在的情况是,利好有,但杂音更多。市场变得挑剔,不再迷信保荐标签和孖展数据。

但对我们散户来讲,这票该打还是要打。还是那句话,现在这种基石锁仓比例、散户只给10%的结构,配上中信国际亲自上桌、全明星级别的专业买方认购阵容,即使你对创新药不熟,也得明白这个局不是常见货。Cris已经多账户甲尾平铺,看运气抢手筹。

只是未来港股“情绪出逃”现象延续的话,我们的打法也得升级。别再迷信那些保荐人、机制、过往成功案例,要从策略下手。

第一,先评估热度,不要照搬机构预期,自己看孖展实际数据、认购覆盖倍数、打新论坛情绪,如果都偏冷,就说明你不是在抢筹码,而是在抬轿。这个时候就不能全孖展梭哈,要用现金底仓控住风险,再配孖展做博弈,拿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位置。再看定价。如果劲方定价比同类公司高一截,那就算机制B护体,上市后也可能被市场修正”——冲高回落甚至破发都不稀奇。反之,定价合理,又有利好催化,首日表现还是有搞头的。

如果你实在想留底仓,那也得盯着几个关键点:医保有没有收录、有没有新的临床节点、有没有海外授权进展,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催化剂。流通盘太大不留,没进港股通不留,估值贵得离谱更不留,搞不清楚资金能不能二次接力的,直接扔掉,尽量把每一笔交易都当成一次机会管理,错了也能全身而退,蒙对了还能吃到主升段。

以上内容仅为个人分析记录,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打新有风险,参与需自担。关注我,持续分享港美股打新策略与实操案例,少走弯路,多看风口。

考虑港美股打新但没准备好港美股账户的朋友,或者想交流经验的朋友都可以添加微信交流⬇️

港股打新|劲方孖展崩了,连1500倍都冲不上去,散户彻底冷了

·原创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Hawk Insight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