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盘前分析】关税升温压抑科技情绪,美期指回稳观望通膨与中美动向(2025.10.13)
关税与出口管制升温后,期指回稳、科技股评估中国曝险与成本传导;市场聚焦通膨数据、美元利率与中美互动,观察供应链与类股轮动。
【美股盘前】关税升温压抑科技情绪,美期指回稳观望通膨与中美动向(2025.10.13)
关税冲击后情绪修复,美股聚焦政策与数据,市场在上周五科技股重挫后于台湾时间周一盘前回稳,投资人一面消化川普宣布对中国进口课征100%新关税与关键软体出口管制的讯息,一面关注后续通膨数据与中美互动是否释出降温讯号。上周五的卖压集中在大型科技与半导体,但期指于周末电子盘反弹,有利开盘氛围走向中性观望。
期指反弹带动风险偏好回温,美股三大期指盘前走高,标普500、那斯达克100与道琼期货在周末电子盘温和回升,显示短线抛压获得缓解。交易面聚焦美国后续通膨与零售相关数据发布节奏,以及企业对关税变数的初步回应,作为衡量本周风险承担意愿的关键。
政策不确定性升高,关税与出口管制成主轴,川普宣布自11月1日起对中国进口课征100%新关税,并在同日对任何关键软体施行出口管制,理由是北京收紧稀土出口。此举引发科技与半导体供应链评估成本与供应风险的再定价。川普于台湾时间周一凌晨释出「与中国一切会没事」的讯号,市场解读为谈判空间仍在,但短线风险溢价难以迅速消退。
中国反制与航运费用变数升温,供应链弹性受测试,北京为回应美方做法,除维持稀土出口限制外,交通主管机关自10月14日起对停靠中国港口的美国船舶收取新费用,对跨太平洋航线与物流成本造成不确定性。若运费上行叠加关税,零售与耐久财进口商的毛利率弹性成为后续法说的关注点。
亚股走弱与中国市场承压,欧股上周同步回跌,台湾时间周一亚太股市普遍下挫,其中中国市场跌势相对深,反映政策风险回升下的估值折价。欧洲上周以来的压力延续至区域性指数,显示全球风险资产对贸易紧张敏感度升高,美股开盘前情绪因期指反弹而稳住,但整体仍偏向审慎。
中国出口优于预期,外需韧性与关税风险拉锯,中国9月出口年增8.3%,优于市场预期并由8月低点回升,进口亦优于预期。数据面凸显外需仍有支撑,但新一轮关税与港口费用不确定性,可能在第四季对订单能见度造成扰动,投资人关注跨国制造与代工体系的转单弹性与地理分散进度。
科技权值回档后评估复原力,AI主题仍是核心叙事,上周五大型科技市值合计蒸发逾7,700亿美元,成为今年4月以来最深单日回档之一。Nvidia(辉达,NVDA)、Apple(苹果,AAPL)、Microsoft(微软,MSFT)、Alphabet(Alphabet,GOOGL)、Amazon(亚马逊,AMZN)、Meta Platforms(脸书母公司,META)与Tesla(特斯拉,TSLA)等关注度升高,盘前观察点在于中国曝险程度、供应链重组韧性与管理层对关税情境的成本传导描述。
半导体与自动化链同受检验,机器人与制造投资成长性未改,Morgan Stanley(摩根士丹利,MS)报告指出中国在机器人领域仍具领先地位,制造升级需求可能在未来几年推动产能投资。但稀土与软体出口限制加上新关税使短期供应与成本曲线更为陡峭,晶片设备、工业自动化与功率元件等子产业需评估替代来源与库存安全水位。
宏观关注转向通膨与联准会讯号,本周市场聚焦最新通膨相关数据与联准会官员谈话,评估长天期利率与美元走势对成长股评价的影响。若核心物价压力未见恶化,科技与消费类股的折现率压力可望舒缓;反之,政策风险与利率变数的叠加,将使风险偏好保持克制。
地缘风险边际缓和但影响有限,中东局势方面,哈玛斯释放首批以色列人质,反映停火斡旋出现进展,短线有助压抑避险情绪。不过相较于贸易与供应链政策的直接冲击,地缘变化对盘前定价的比重相对次要。
原物料与汇市动态影响类股轮动,投资人关注油价与美元指数走势对能源、航空与出口导向企业的利润杠杆。若美元偏强与成本压力上行并行,非必需消费、工业与运输的盈利弹性将面临考验;若原油回落,部分压力可望缓解。
盘前个股与交投焦点回归指标权值与供应链,经历周五急跌后,早盘关注大型科技的买盘回补与量能是否恢复常态,以及半导体族群中高中国营收比重个股的相对表现。航运与物流概念亦可能受到新费用与关税议题牵动,成交活跃度提升。
风险与机会并存的开盘框架,短线以政策标题面推动为主,当前市场在关税与出口管制的不确定性下转向数据依赖,期指回稳显示资金尚未撤离风险资产,后续走势仍取决于通膨读数、美元与美债殖利率方向,以及中美互动是否释出降温讯号,成为影响当日开盘与盘中情绪的三大关键。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Hawk Insight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