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打新|禾赛-W实战攻略:行业龙头+美股锚定,这票怎么玩最稳?
禾赛二婚上市,打不打?
禾赛科技,9月8日启动招股,稀缺性+结构友好+美股可对标,保荐人中金,国泰君安,招银国际,B方案发售,8.5万手。
先说公司,禾赛是全球激光雷达行业的龙头之一,在车载市场市占33%、L4自动驾驶雷达市占61%,机器人雷达连续三年全球第一。在高增长的ADAS领域,它拿下了理想、极氪、零跑等新势力,已经有22家主机厂、120款车型的量产定点;在Robotaxi方面市占率超55%,技术落地能力和商业化路径都比较清晰。
技术上看,公司有四代ASIC芯片的自研能力,全栈硬件自主,2024年成为全球首家单月出货超10万台的激光雷达厂商。另外生产端核心工序100%自动化,对成本、产能都是优势。
从基本面来看,这种技术-产能-客户绑定的模型,比纯概念型公司稳定得多。2024年开始Non-GAAP口径扭亏为盈,2025年Q2 GAAP利润也转正,Q2单季净赚4410万。核心驱动是交付量:2024年全年50.19万台(+126%),2025H1就交付了54万台(+276%),全年目标直接翻倍到120-150万台,增长动能非常强。
指标 |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 | 2025年前3月 |
---|---|---|---|---|
收入(亿) | 12.03 | 18.77 | 20.77 | 5.25 |
净利润(亿) | -3.01 | -4.76 | -1.02 | -0.18 |
现金流(亿) | -6.96 | 0.57 | 0.63 | -2.57 |
不过注意,随着业务发展,公司应收账款也水涨船高,3月底为9.58亿元,比2022年涨了97%,回款压力在放大;同时经营现金流转负,说明公司在扩张阶段仍需大量现金维持运转。整体是“扩张换空间”的逻辑。
这次招股结构如下:
-
招股时间:9月8日–11日
-
招股价上限:228港币
-
入场费:4605.99港币(每手20股)
-
市值上限:343.5亿港币
-
募资总额:约3.88亿港元
-
公开发售比例:10%(B方案)
-
总手数:约8.5万手(甲乙组合计)
-
基石投资者:29.76%,中规中矩
-
保荐人:中金、国泰君安、招银国际
结构本身对散户比较友好,B方案+8.5万手,属于近期来少见的“容易中”的B方案类型。
关键来了:定价贵不贵?有没有套利空间?
禾赛目前在美股已上市,最新美股收盘价(按9月5日收盘数据)约 26.49美元,折合港币约 206.58港元。
所以这票港股招股价上限定在228港元,比美股贵了10%左右。按照历史经验,港股定价通常参考美股价格,并打个5%以内的折扣,除非美股走势特别强或者特别弱。所以这票真正的招股价,Cris判断基本会落在 208–215港币 这个区间内。如果禾赛美股在招股期大涨,那么就代表打新有套利空间,建议申购(甚至多账户);如果维持目前区间波动,也可小仓位博一手,低风险低收益打法;但如果下跌到折合200港元以下,那就是高风险不确定股了,建议放弃或谨慎申购。
但是Cris也要在这里提醒大家,虽然禾赛这种二婚股,港美股股价具有联动性,但是大家也要注意美股波动滞后性和资金博弈结构。
首先,港股定价参照的是招股期间美股股价的平均水平,而不是某一天的爆涨。很多打新者犯的错误就是看着美股在最后一天冲高,以为稳了,其实庄家早已在前几天定价区间里完成博弈。所以这票的核心不是“招股期最后一天美股强不强”,而是要观察前两天美股是否持续站稳港股定价附近。如果你看到最后一天才涨,那大概率是引流出货。
其次,港股资金结构决定了谁先跑谁吃肉。大家应该都发现了,新规后打新的格局已经变了——不是你中了就赚钱,而是你“开盘能不能跑赢卖盘”。禾赛这种票,上市首日如果没有强力对倒盘(类似AI题材那种)护盘开高,第一波冲高是散户抢筹+套利客拉高出货,第二波就是沉底盘,第三波才是机构回补底仓。所以别去赌它能一直拉,你能不能提前在开盘10分钟卖出去才是胜负手。
最后,暗盘才是定心丸。禾赛这票结构够宽,暗盘交易时间基本等于市场真实判断窗口。你会发现很多票暗盘涨5%,正股就直接首日高开冲10%;但如果暗盘只是横住或拉完就跌,正式开盘可能直接打到破发边缘。所以这票的最优操作不是申购完睡觉,而是盯暗盘走势准备撤单或挂单卖出,甚至提前设置程序单自动减仓。最近交流发现很多朋友不看暗盘(甚至不知道有暗盘),或者只看价格不看挂单深度,这也是亏钱的常见原因之一。
总的来看,这票属于套利型打新。打不打、赚不赚钱,一方面看盯美股盘,一方面看理解和操作。从申购结构看,8.5万手,基石中等,保荐人一般,没有“拉爆”的成分,但胜在结构友好,中签率预计远高于其他近期项目。Cris肯定会冲一手。激光雷达是个很卷的赛道,但禾赛确实是目前少有做到规模+盈利+客户都在线的玩家。喜欢港股、美股打新的,记得关注我,后面还有不少实战项目值得一起研究。这年头,能靠结构和波动打到确定性收益的机会,不多了。
以上内容仅为个人分析记录,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打新有风险,参与需自担。关注我,持续分享港美股打新策略与实操案例,少走弯路,多看风口。
考虑港美股打新但没准备好港美股账户的朋友,或者想交流经验的朋友都可以添加微信交流⬇️
·原创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Hawk Insight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