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wkInsight

  • 联系我们
  • App
  • 中文

Doo Financial新股观察|奥克斯电气9月登陆港股 欲打造“研发+制造”双轨国际化模式

Doo Financial观察到,本次奥克斯寻求港股IPO恰逢新兴市场格局变动的历史窗口。

84日,多方市场消息确认,全球第五大空调提供商——奥克斯电气计划最早于今年9月登陆港交所主板,募集资金规模预计在6亿至8亿美元区间(约47亿至63亿港元),中金公司担任此次IPO的独家保荐人。这家总部位于宁波的空调制造商已于7月获得中国证监会境外上市备案通知书,并在7月底密集完成了第二轮非交易路演(NDR),标志着其上市进程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Doo Financial新股观察|奥克斯电气9月登陆港股 欲打造“研发+制造”双轨国际化模式

奥克斯电气在全球家电行业颇有名气,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按销量计算,奥克斯2024年以7.1%的全球市场份额稳居全球第五大空调提供商之位。公司业务触角延伸至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布局。2025年第一季度,奥克斯电气海外收入占比达57.1%,远超行业平均水平。2022年至2024年间,公司销量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30.0%,这种增长速度在成熟的家电行业中实属罕见。

Doo Financial新股观察|奥克斯电气9月登陆港股 欲打造“研发+制造”双轨国际化模式

财务方面,根据都会交易宝数据,近三年奥克斯展现出了营收与利润双增长的稳健态势。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195.28亿元人民币稳步攀升至2024年的297.5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3.4%;净利润则从2022年的14.42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29.10亿元,翻了一番有余。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延续了这股上升势头,实现收入93.52亿元,同比增长27.0%;净利润9.25亿元,同比增长23.0%。盈利指标上,公司毛利率稳定在21%左右,净利率则从2022年的7.4%提升至近期的9.9%-10.2%区间,原因是企业规模效应的显现和运营效率的提升。

Doo Financial新股观察|奥克斯电气9月登陆港股 欲打造“研发+制造”双轨国际化模式

奥克斯的产品战略呈现出“主业突出、多元探索的双轨特征。家用空调作为核心业务,占总营收比例长期保持在85%以上。公司通过多品牌策略覆盖不同市场层级:以奥克斯AUX”主品牌锚定大众市场,孵化华蒜“AUFIT”等子品牌拓展细分人群,同时推出“ShinFlow”高端品牌冲击溢价市场。值得注意的是,其家用空调平均售价呈现下降趋势——2022年的1698元降至2024年的1517元。这一变化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公司欲通过华蒜等品牌扩大中低端市场份额,其二是公司在海外业务扩张过程中面临激烈的价格竞争。除了家用空调,公司还在中央空调领域持续加码,产品线覆盖多联机、单元机、热泵等品类,应用场景从住宅延伸至商业楼宇、医院和工业园区,为未来增长开辟第二曲线。

Doo Financial新股观察|奥克斯电气9月登陆港股 欲打造“研发+制造”双轨国际化模式

审视奥克斯所处的竞争生态,空调行业的红海特征愈发明显。在国内市场,格力与美的双巨头构筑了难以撼动的领先地位——格力2024年营收1900亿元,净利润322亿元;美的同期营收达4091亿元,净利润385亿元,其规模均数倍于奥克斯,短期内难以追赶。此外还有新势力玩家的跨界冲击:小米空调出货量近期大幅增长,喊出国内第三的目标;专注清洁电器的追觅科技也向全屋智能生态延伸。面对这种挤压,奥克斯早年赖以崛起的价格杀手策略正在遭遇边际效应递减,市场份额遭遇蚕食。奥克斯还与行业龙头格力长期不和,双方围绕专利侵权和商业机密的诉讼至今未完全了结,构成了潜在的法律风险。

在这种背景下,奥克斯登陆港股募资,资金用途尤为关键。招股书披露,募集资金将重点投向四个方向:全球研发体系构建;智能制造与供应链升级;销售渠道强化;以及补充营运资金。公司继续瞄准出海,准备在欧洲、美洲设立研发中心,贴近海外市场需求。在产能方面,公司位于芜湖的工厂一期已于今年实现压缩机量产,并计划在宁波新建工厂以扩大出海产能,打造“研发+制造的双轨国际化模式。

Doo Financial观察到,本次奥克斯寻求港股IPO恰逢新兴市场格局变动的历史窗口——在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日韩品牌长期主导的家电市场正经历结构性松动。以海尔为例,公司已经通过深度本土化(如研究针对热带气候开发的防霉空调、为商超场景设计的节能冷柜),在当地成功打开局面。甚至如柳州志格空调这样的空调界新锐企业,也凭借着85%的海外订单,仅用一年实现产值破亿。这些成功模式都为奥克斯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出海路径。

Doo Financial新股观察|奥克斯电气9月登陆港股 欲打造“研发+制造”双轨国际化模式

·原创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Hawk Insight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