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wkInsight

  • 联系我们
  • App
  • 中文

【美股盘后分析】美股展现韧性,成长题材吸金!(2025.07.28)

经济数据与企业财报皆优于预期,美股连五日收高创新高。成长股人气旺,医疗、原物料、消费领涨,能源与房地产续弱。

大盘解析近期美国经济数据表现稳健,初领失业金人数下降,标普全球综合 PMI 自 52.9 升至 54.6,服务与制造业同步扩张。6 月扣除运输的耐久财订单月增 0.2%,亦优于预期。加上总统川普亲访联准会、鲍尔去留疑虑淡化,VIX 恐慌指数下跌近 3%,美股涨势延续,标普 500 指数连五日收高并创历史新高。截至上周五,已有 168 家(34%)标普 500 成分股公布财报,其中 80% EPS 优于预期,显示企业基本面健康,强化市场信心。虽然指数涨幅不大,但上涨广度大,共 332 档个股收红。类股方面,医疗保健表现最佳,主因财报优异与乐观前景;原材料获市场押注关税利多、工业类股受惠于运输族群带动,表现居前。资讯科技类股走势分歧,半导体中,超微(AMD)领涨 2.7%,英特尔(INTC)重挫 8.5%,辉达(NVDA)小跌 0.1%。软体方面,微软(MSFT)与 Palantir(PLTR)续创高;ServiceNow(NOW)回档 2.7%。非必需消费股整体强势。特斯拉(TSLA)大涨 3.5% 收复财报跌势,通用(GM)与福特(F)也受关税利多上扬 2.0%、1.9%。财报亮眼的 Deckers(DECK)大涨 11.3%,带动 Nike(NKE)。弱势板块为能源与房地产,前者受油价回落影响,后者则续受高利率压抑。 

焦点新闻

总经

川普设定8月1日关税大限,欧美与亚洲国家贸易谈判全面进入最后攻防

随著美国总统川普设定的8月1日关税大限逼近,欧盟、南韩与中国等主要经济体正密集与美国进行贸易谈判,力图避免高达30%的惩罚性关税冲击全球供应链与市场。欧盟有望与美国达成含15%基准税率的框架协议,涵盖汽车、钢铝等主要出口项目。南韩则抛出至少1,000亿美元对美投资方案,期望取得与日本类似的关税待遇。另一方面,美中也将于8月12日前在瑞典重启谈判,试图延后或重谈先前达成的协议条款。这一连串紧凑的外交攻防,将决定全球贸易格局的下一步走向。

全球主要经济体正全力避免与美国爆发关税战,欧盟与南韩分别以妥协税率与经济合作作为谈判筹码,若谈判破局,恐将对企业信心、贸易流通与资本市场造成重大冲击。

  • 欧盟接近与美国达成15%关税协议
    欧盟执委会主席范德赖恩与总统川普预计于苏格兰会晤,双方接近敲定将大部分欧盟商品输美关税统一至15%,钢铝品项维持50%。谈判若破局,欧盟已备妥对1,090亿美元美国商品的报复性关税清单,并获得成员国一致授权启动。

  • 南韩抛出1,000亿美元投资方案换取关税让步
    南韩产业部长与通商大使接连访美,提出涵盖造船、半导体、农业与数位服务的互惠方案,并由三星、现代、SK海力士等企业出资打造大规模对美投资计划,以换取与日本同样15%的优惠税率,避免被排挤于全球出口竞争之外。

  • 欧盟拟启动反胁迫工具以备不时之需
    除报复性关税外,欧盟已准备启动「Anti-Coercion Instrument(ACI)」作为战略武器,必要时将限制进出口与市场准入。欧洲议会与执委会强调该工具为谈判施压手段,将视美方行动决定是否实际动用。

  • 市场与企业压力升温,财测下修与波动加剧
    欧洲与南韩企业如Puma、Volkswagen等纷纷因贸易不确定性下修财测。资本市场短期因协议希望出现反弹,但若谈判无果,将面临剧烈修正与跨国供应链干扰。

  • 中美贸易谈判亦重启,将于瑞典举行关键会议
    美国与中国将于8月12日前于瑞典举行新一轮谈判,针对农产品、科技出口与关税延后进行协商。若进展不顺,将为亚太贸易环境再添变数。

 

产业

中国发布AI全球行动计划,强调多边合作与产业整合,与美国形成竞争格局

中国于7月26日正式发布人工智慧全球行动计划,呼吁建立国际合作机制,推动技术发展与规范制定,展现与美国日益激化的AI竞争态势。该计划由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上海世界人工智慧大会(WAIC)开幕演说中发表,并提议成立全球AI合作组织。此举紧接在美国总统川普推出AI政策后,凸显中美在AI领域逐步形成两大阵营:中国主张多边协作、美国则推动盟友圈建制。中国同时重申「AI+」产业融合战略,强调向全球南方国家提供技术支持,试图巩固在新兴市场的影响力。

中国与美国在AI政策与技术供应链上的战略分歧日益明确,中国透过全球倡议强化科技主权与话语权,并借由「一带一路」延伸数位影响力,美国则试图围堵中国技术发展,AI地缘科技格局加速分化。

  • 中国发布AI全球行动计划,倡议建立国际合作组织
    中国总理李强于WAIC发表AI政策,提议成立全球AI合作组织,主张在发展与治理方面推动多边主义,与美国近期政策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强调将协助全球南方国家使用AI技术,扩大地缘技术影响力。

  • 中美AI政策路线对比鲜明
    美国日前推出AI行动计划,聚焦于减少AI偏见、推动美国技术出口,并限制对中国的晶片供应。中国则倡导全球共治,强调不排他、促进技术普惠,凸显价值观与制度模式之差异。

  • 中国力推「AI+」跨产业融合
    李强指出,中国将推动AI技术深度应用于制造、医疗、教育等关键领域,并提出「AI+产业」发展策略,借此强化内需与产业升级。

  • 国际交流热络,Google前执行长访中引关注
    前Google执行长Eric Schmidt与上海市委书记会晤,引发外界对中美民间技术对话的高度关注。尽管官方未公开会谈细节,但此举被视为一种平衡与沟通的象征性动作。

  • 中国AI硬体自主发展加速中
    尽管NVIDIA (NVDA) 近期恢复对中国出口H20中阶晶片,中国仍持续扶植国产AI晶片替代方案。NVIDIA执行长黄仁勋在访中期间称中国竞争对手「实力强大、不可忽视」,印证中国在AI硬体上的追赶态势。

 

个股

特斯拉拟扩大Robotaxi布局,面临监管压力与股东关切

特斯拉 (TSLA) 正加速推动其Robotaxi服务计划,但在美国加州仍受限于自驾车监管制度,目前仅能以「有人驾驶」形式营运。加州公共事业委员会(CPUC)明确表示,特斯拉尚未获得自驾接载乘客的必要许可,只能以人类驾驶方式运行「朋友与家人」服务。另一方面,特斯拉将于11月召开股东大会,针对对xAI的潜在投资议题,已收到多项股东提案。随著马斯克积极推动事业整合,从AI到交通,特斯拉正处于扩张与风险交错的关键转型期。

特斯拉加速AI与Robotaxi部署,但受限于美国监管与市场疑虑,短期内仍需依靠人类驾驶,长期则需取得更多合规授权与股东支持。

  • 加州仅允许非自驾接载服务
    虽马斯克于财报电话会中提及Robotaxi将拓展至旧金山湾区,但CPUC强调特斯拉目前仅持有类似于包车的营运许可,仅能用人类驾驶方式提供服务,并禁止任何形式的自动驾驶载客。

  • Robotaxi初步落地奥斯汀,仍需人工监控
    特斯拉已于德州奥斯汀测试Robotaxi服务,使用Model Y搭载Full Self-Driving(FSD Supervised)软体,并配有人类安全员。目前仅限于日间、好天气条件下运行,服务对象也仅限于受邀用户。

  • 股东提案质疑与xAI整合计划
    特斯拉日前宣布将对马斯克的AI创业公司xAI进行潜在投资,计划由股东投票决定,吸引多项股东提案。xAI近来完成100亿美元募资,并收购社群平台X,加强Grok聊天机器人与特斯拉车载系统整合,引发市场对资源重叠与治理结构的疑虑。

  • 监管与沟通透明度成焦点
    加州地方官员批评特斯拉未主动通报Robotaxi服务规划,要求其在技术试行与公共服务推进上提高资讯透明度。加州车辆管理局(DMV)也指出,特斯拉目前仅持有「人类安全员测试」许可,尚未申请收费与无人车运营资格。

  • Waymo展现领先优势
    相较之下,Alphabet (GOOGL) 旗下的Waymo已在加州获得全自驾载客许可,经历九年、超过1,300万英里测试。特斯拉若欲扩大Robotaxi商转,需遵循类似路径,进行分阶段试营运并取得完整监管授权。

 

辉达AI晶片遭禁后修复需求暴增,中国黑市与维修产业同步兴起

在美国对中国出口限制高阶人工智慧(AI)晶片后,中国市场上对辉达 (NVDA) H100与A100晶片的维修需求迅速上升,形成一条灰色供应链。多家深圳业者表示,月修复量高达数百颗,显示这些遭禁晶片透过非正规管道流入中国,并已大量用于数据中心与军工机构。美国国会正推动立法要求对这些晶片进行出货后追踪,以遏止走私。尽管中国已发展自制替代方案如华为晶片,但市场仍明显偏好辉达晶片。此现象也突显美中科技封锁下,民间与国家系统对顶规运算资源的渴求与应变。

在出口管制下,辉达晶片于中国形成「半非法」修复与流通链,反映出先进AI运算资源的全球短缺与地缘政治紧张持续加剧。

  • H100与A100晶片修复需求激增
    多家深圳公司专门维修被禁出口至中国的辉达高阶GPU,其中一家公司每月处理达500颗,并建置模拟数据中心环境进行测试与验证,单次修复费用可达人民币2万元。

  • 晶片走私与灰色市场扩大
    这类维修需求显示H100与A100晶片大量流入中国非官方通路,根据标案纪录,中国政府与军方仍持续采购这些高性能晶片。美国两党已提出追踪晶片流向的法案,并获川普政府支持。

  • 官方维修服务受限,促使维修产业兴起
    辉达无法对受限晶片提供官方维修与更换,反观第三方业者透过PCB维修、记忆体检测、风扇更换等手段提供全套服务,并以原价约10%的价格进行修复。

  • H20晶片无法完全取代H100效能
    尽管美国近期放行专为中国设计的H20晶片,但其主要针对AI推论,无法有效支援大型语言模型训练,且单台伺服器售价高达人民币100万元以上,限制其普及。

  • 中国买家转向B200等更高阶晶片
    市场对辉达新一代B200晶片需求浮现,每台含8颗B200的伺服器在中国黑市价格高达人民币300万元,反映出尽管有禁令与替代品,市场仍追求最高效能解决方案。

 

Meta将自10月起全面停止欧盟政治广告,因应新规挑战

Meta (META) 宣布自2025年10月起,将全面停止在欧盟境内投放政治、选举与社会议题广告,并将此决策归因于欧盟即将实施的《政治广告透明与定向法案》(TTPA)。此法案要求平台标示政治广告来源、金额与目标选举,违规者最高可罚年营收6%。Meta指出,法规将带来重大营运挑战,恐削弱选民获取资讯的能力。Google已于去年作出相同决策,显示大型科技公司对欧盟监管趋严的集体反弹。

面对欧盟新政治广告规范,Meta与Google选择暂停服务而非顺应,凸显监管透明度与营运可行性之间的制度张力。

  • 新法规将于10月10日生效
    欧盟《政治广告透明与定向法案》要求平台详列广告赞助者、金额与针对选举,旨在防堵假讯息与外国势力干预,违者可处年营收6%的重罚。

  • Meta声明新规带来「法律不确定性」
    Meta表示,由于规范模糊与执行风险过高,选择停止相关广告业务,避免平台及用户双方陷入法律争议,称此为「困难但必要的决定」。

  • 对选民资讯权造成冲击
    Meta强调,定向广告是政治与社会议题传播的重要工具,新法将限制非营利与公共倡议组织的沟通效能,影响选民对政策的了解。

  • 欧盟对Meta与TikTok展开调查
    欧盟执委会已根据《数位服务法》对Meta旗下Facebook与Instagram展开调查,质疑其在2024欧洲议会选举前未能有效打击假讯息,TikTok也因未管控选举干预行为面临相同审查。

  • 大型科技平台反应一致,凸显制度摩擦
    此次Meta行动与Google去年相同决策相呼应,显示美国科技平台对欧盟数位监管逐渐采取退出或保守应对策略,监管机构与平台间的矛盾仍待协调。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Hawk Insight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