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wkInsight

  • 联系我们
  • App
  • 中文

iPhone 17 Air恐无缘中国首发 AI与eSIM成障碍

中国消费者被冷落?

98日,知名苹果爆料专家马克·古尔曼(Mark Gurman)称,Apple Intelligence在中国市场首发被排除在外,最早可能要等到年底才能通过系统更新推出,甚至存在再次延期的风险。

古尔曼表示,苹果方面虽已完成大部分中文适配,并尝试通过与阿里巴巴、百度等本土科技巨头合作,引入本地大模型作为技术底座以规避合规问题,但受限于数据监管、模型审核、算力部署等一系列政策因素,仍无法确保如期落地。当前Apple Intelligence已在北美和部分欧洲市场内测上线,但在中国区域,测试仍局限于公司内部员工,这令消费者、渠道商乃至投资者普遍感到失望。

iPhone 17 Air恐无缘中国首发 AI与eSIM成障碍

苹果原计划将在iOS 18系统中全面部署其新推出的原生AI系统Apple Intelligence,这是其与微软、谷歌在AI硬件整合领域角逐的关键一步。该套件将深度嵌入操作系统核心功能,包括智能写作、图像生成、邮件整理、日历助手、通知优先级管理等,结合大模型能力大幅提升用户效率和交互体验。多家权威科技媒体指出,这套AI方案不仅是系统升级的核心,也是新一代iPhone的重要卖点,尤其在当前智能手机同质化严重的大背景下,AI功能被视为带动用户换机的重要驱动力。

AI落地受阻的背后,凸显出苹果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技术本地化和监管合规双重压力。与微软、谷歌不同,苹果采用的是深度端侧推理加上部分云端处理的AI混合架构,而在中国本土运行这套方案,必须依赖本地服务器和数据治理标准。此举虽有望借助本土模型企业分担政策压力,但也显著提升了技术落地成本与时间周期,短期内难以具备可持续推广的基础。

此外,由于iPhone 17系列中全新轻薄款“iPhone 17 Air”完全取消实体SIM卡槽,全面转向eSIM设计,这项技术的准入在中国仍然悬而未决。假如监管部门不予批准,iPhone 17 Air可能无法在今秋登陆中国这一尚未广泛支持eSIM技术的市场。

根据GSMACounterpoint Research等机构的数据,截至2024年底,中国eSIM用户占比仍未超过15%,绝大多数消费者尤其是中老年用户、商务用户仍强烈依赖实体SIM卡。同时,由于运营商在eSIM激活、换卡流程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加之安全审查要求较高,eSIM在中国的商业化进展缓慢。苹果此前在海外部分机型试水eSIM-only设计,虽初见成效,但在中国若不提供实体卡版本,将无法满足市场主流用户需求,可能直接影响销售规模。

更现实的是,苹果在中国市场已逐渐失去部分高端用户的品牌粘性。华为、小米、vivo、荣耀等本土品牌近年来在AI拍照、卫星通信、本地化服务体验上持续创新,加之价格策略更具竞争力,已成功在高端市场抢占苹果份额。IDC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苹果在中国的出货量同比下降超过8%,而华为的Mate 60系列强势反弹已成为替代性选择。若iPhone 17 Air无法如期在中国发售,无疑将进一步扩大这一趋势。

分析称,iPhone 17 Air在产品定位上也存在一定模糊。为了追求轻薄机身,其在摄像头、电池等核心参数上做出一定妥协,甚至回退到单摄设计,导致其在功能层面不如标准版iPhone 17全面,在性能上又不及Pro版本突出。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种折中式产品在中高端市场容易陷入定价尴尬,难以形成明确的受众群体。参考三星此前推出的S25 Edge系列销售疲软案例,苹果若不能在价格与配置之间达成更清晰的策略,将面临与对手展开价格战的压力。

从资本市场角度看,苹果股价近期虽仍维持高位,但市场对其AI能力的落地前景、iPhone 17销量表现及中国市场的不确定性已有所警惕。摩根士丹利、高盛等投行在最新研报中均指出,中国因素将成为影响苹果第四季度财报表现的重要变量。若AI功能在中国缺席,且Air机型受限于eSIM难以上市,将对其硬件出货预期造成下修压力,可能引发销售指引的调整。

iPhone 17 Air恐无缘中国首发 AI与eSIM成障碍

·原创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Hawk Insight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