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家A股企业即将赴港ipo,大肉或许就在其中。。
港交所“处理中”的A股企业上市申请有36宗,完整名单详见文内。
2025年,A股企业赴港上市呈现爆发性增长。
Wind数据显示,年内已有10家A股公司登陆港交所,募资规模占港股IPO总额的70%;同时,78家企业已递表或筹划赴港上市,较2024年同期增长超80%。从结构看,半导体、新能源、AI硬件等科技企业占比高达七成。例如,澜起科技(云计算芯片)、亿纬锂能(锂电池)、豪威集团(图像传感器)等细分领域龙头集体南下,其共同特征是境外业务收入占比超过20%,部分企业如剑桥科技、广合科技的海外收入甚至突破70%。
2023年港交所推出18C章,允许未盈利的特专科技公司上市,并将已商业化企业市值门槛从60亿港元降至40亿港元;2025年5月增设“科企专线”,为生物科技等企业提供预审沟通通道,缩短上市周期。审批效率亦大幅优化:2022年港股IPO平均审核需61个营业日,2025年6月已压缩至28日。制度松绑叠加流程精简,使港股成为A股科技企业对接国际资本的“高速路”。
多重因素催化下,外资对港股IPO的参与度创五年新高。2025年基石投资占比升至45.2%(2023年仅33.2%),北美养老金、中东主权基金及多策略对冲基金成为主力。典型案例宁德时代H股上市吸引科威特投资局、橡树资本等23家国际机构认购,国际配售超额16倍;生物科技公司维立志博散户认购倍数达3494.8倍,刷新港股纪录。
Cris根据港交所数据整理了一下,粗略估算状态为“处理中”的A股企业上市申请有36宗,名单如下:
其中,牧原股份以2,635亿元人民币市值位居榜首,其生猪养殖龙头的规模效应和全产业链优势支撑了资本溢价;紧随其后的是赛力斯(2,126亿),与华为合作的智能汽车技术突破推动市值三年增长近5倍。
三一重工(1,670亿)、豪威集团(1,533亿)及东鹏饮料(1,494亿)分列第三至第五,代表重型机械、半导体及消费三大传统优势领域。前五名企业平均市值超1,900亿,且主营业务均具备强现金流属性。
中市值梯队中,亿纬锂能(979亿)和澜起科技(961亿)成为科技标杆,前者依托动力电池全球化产能扩建计划,后者因AI芯片解决方案获国际客户订单激增。市值300亿以下群体占比最大(共24家),但分化明显——既有广合科技(279亿)、兆威机电(276亿)等硬科技企业,亦有三只松鼠(107亿)、国恩股份(99亿)等面临转型压力的消费制造企业。
祝大家投资顺利~
作者简介:
我是Cris,前某大厂金融风控算法工程师,现职业港美股玩家。 吃过互联网的饼,熬过C++的夜,如今只想带你在市场里吃顿明白的肉。
港美股交流经验,添加微信进群交流⬇️
·原创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Hawk Insight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