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wkInsight

  • 联系我们
  • App
  • 中文

奇瑞赴港IPO,估值不到比亚迪一半,能抢筹吗?

奇瑞港股重启,最早9月上市。

8月29日一大早,奇瑞又出现在了港交所的IPO递表名单里。

奇瑞赴港IPO,估值不到比亚迪一半,能抢筹吗?

有意思的是,他们上一份招股书刚在8月28日失效,今天就火速更新了一版,把数据补到今年3月。

奇瑞赴港IPO,估值不到比亚迪一半,能抢筹吗?

这一次和年初那次不太一样——因为“备案手续”已经走完了,基本可以确认,这回是真的要上了。

奇瑞的计划是发行不超过6.99亿股H股,同时还有20.16亿股境内股份要转为境外股份,实现所谓的“全流通”。

目前来看,市场给到的预期估值在1000亿1500亿人民币之间。拿2024年143亿的净利润来算,大概就是7~10倍PE。如果参考今年一季度高达90.87%的利润增速,全年冲到200亿利润也不是没可能,那样PE就能压到5~7倍。

这个估值什么水平?不妨横向拉几家在港上市的车企:

●比亚迪:市值7000亿港元,2024年PE大约14~15倍;

●吉利汽车:市值1200亿港元,PE大概10倍;

●长城汽车:市值900亿港元,PE在8倍左右;

●小鹏、蔚来:还在亏损,估值逻辑更多看PS,就不放一块比了。

这么比下来,奇瑞算是比吉利、长城更便宜,但离比亚迪差距不小。

也正常,毕竟比亚迪是新能源龙头,电池闭环加持,市场愿意给高倍数;奇瑞虽然增长猛、品牌多元,但还没在高端新能源上立起“技术护城河”的标签,市场天花板就有限。

当然,得提个风险点。

汽车板块本来就享受不到高估值,再加上资金情绪普遍谨慎,导致这类中大型制造业项目在港股首日表现往往平平。小鹏上市的时候,开盘虽高但后面震荡走低;零跑更是几乎没人问津。

奇瑞赴港IPO,估值不到比亚迪一半,能抢筹吗?

奇瑞赴港IPO,估值不到比亚迪一半,能抢筹吗?

港股目前的情况就是这样,大资产不吃香,反倒是一些轻资产的小型生科、新能源配套项目,更容易炒热。

所以,传统车企上市怎么看?核心还是看定价和超购。

● 如果定价偏低,或者有大资金提前锁仓,那就有低吸空间;

● 如果定价往上探,同时市场流动性又一般,那就得超级谨慎了。

由于具体的配售信息还没出,Cris无法给出具体策略,但大家可以重点留意几个变量,逻辑都是一样的。

是否有锚定投资人提前入场?如果有,那是好事。

新规下国际配售占比是否够高?如果高,那是好事。

最终招股区间是否落于偏下限?如果定价低,那就可能有水位。

会不会纳入港股通?如果是南向标的,那自然受欢迎。

另外,这次奇瑞上市,还有一个挺关键的变化:控股股东奇瑞控股,在IPO前彻底退出了直接持股。奇瑞赴港IPO,估值不到比亚迪一半,能抢筹吗?

大家别误会,这不是“撤退”,而是股权结构优化。

简单来说,以前奇瑞控股下主要有三类股东:芜湖国资、管理层及员工持股平台(瑞创、衡瑞、振瑞)、以及立讯系股东。现在,他们直接穿透到奇瑞汽车本体,分别持股21.17%、18.25%、16.83%。但是从现在开始,奇瑞控股不再出现在股东表上,架构从“金字塔”变成“直投”。奇瑞赴港IPO,估值不到比亚迪一半,能抢筹吗?

公司这么做,主要有两个考虑:

第一,方便H股全流通,避免多层架构带来的监管障碍。特别是在新备案制下,简化架构、提高透明度,已经是政策方向。奇瑞能在招股书失效前完成这一步,其实是提前把制度风险扫清。

第二,强化管理层绑定。员工平台直接持股18.25%,不再隔了一层控股公司,团队的“心理所有权”更强,股价和员工财富高度绑定,战斗力自然会被激发。奇瑞赴港IPO,估值不到比亚迪一半,能抢筹吗?从投资角度看,这释放出两个积极信号:一是公司对上市后的流通性安排已有长期规划,非仓促上市圈钱;二是管理层不是“打一枪就跑”,而是真正把上市当作发展与变现通道,不排除未来继续通过资本运作打开更大空间。

所以,对于中线投资者而言,股东架构的优化,可能比短期利润数据更有价值。

想第一时间拿到定价、估值、资金动向分析,别忘了点个关注。Cris会在奇瑞进入招股、定价、聆讯等关键节点持续跟进,第一时间送上干货。

港股打新,拼的不只是运气,更是信息差。下一次大项目,我们一起卡点上车。

考虑港美股打新但没准备好港美股账户的朋友,或者想交流经验的朋友都可以添加微信交流⬇️

奇瑞赴港IPO,估值不到比亚迪一半,能抢筹吗?

·原创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Hawk Insight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