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联系我们
  • APP
  • 简体中文

新能源车企2023年总结:比亚迪登顶“纯电之王” 特斯拉“踩线”完成全年目标

2023年已画上句号,各大新能源车企也纷纷晒出2023年全年的“成绩单”。

2023年已画上句号,各大新能源车企也纷纷晒出2023年全年的“成绩单”。

比亚迪销量突破300万,特斯拉“踩线”完成全年目标

2023年12月份,比亚迪共计销售了341,043辆汽车,同比增长45%。全年销售达到3,024,417辆,同比增长61.9%,超额完成年初定下的300万辆目标。这一成绩不仅让比亚迪夺得了中国汽车年度销冠,也夺得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

在比亚迪的这份销售“成绩单”,主要是由王朝和海洋两个系列贡献的。这两大车型在2023年全年共计销售2,877,353辆,同比增长55.3%,占比亚迪的全部销量的95%。

比亚迪与奔驰的合资品牌——腾势在2023年共计销售了127,840辆。其中,腾势D9一举夺得年度MPV销冠。

比亚迪的高端系列表现也不错。比亚迪方面表示,仰望U8单月销量突破1,500辆,跻身于百万级高端品牌第一梯队;方程豹豹5也用令人满意的销量成绩在越野市场站稳脚跟。这两款车均在2023年11月正式开启交付。

海外出口方面,2023年比亚迪共计出口242,765辆,同比增长334.2%。目前的比亚迪新能源足迹已经覆盖全球六大洲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登陆超400个城市。

1月2日晚间,特斯拉发布其2023年第四季度的交付数据。在2023年最后一个季度,特斯拉在全球生产了约49.5万辆电动车,交付了超过48.4万辆。全年来看,特斯拉电动车交付量同比增长38%,达到181万辆,“踩线”通过马斯克此前定下的180万辆年度目标。

Model 3以及Model Y仍是特斯拉的销售主力。在2023年,这两款车共计交付了1,739,707辆,占特斯拉总销量的98%。

2023年11月底,特斯拉时隔四年终于推出其电动皮卡Cybertruck并开启交付。特斯拉的产品阵容也因此新添一个新成员。不过这个新成员能否拉动特斯拉的交付数据上升,还有待观察。

一方面,Cybertruck整体定价较2019年刚亮相时高出50%。定价过高会让特斯拉失去价格优势,让部分潜在客户“望而却步”。另外,Cyber​​truck还面临产能不足的困境。此前马斯克就表示,Cyber​​truck在实现量产将面临“巨大挑战”。他表示,现阶段特斯拉可以年产超过125,000辆Cyber​​truck。

而且2024年,特斯拉还有税收减免取消这一关要过。2024年1月1日起,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新的电池采购规定将生效。受此影响,美国本土的许多电动汽车失去了最高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资格,特斯拉全轮驱动版Cybertruck和部分Model 3就位列其中

比亚迪、特斯拉

蔚小理:理想遥遥领先,小鹏垫底

●蔚来

2023年12月,蔚来交付新车18,012台,同比增长13.9%;2023年四季度,蔚来共交付新车50,045台,同比增长25.0%,季度交付量超交付指引;2023年全年,蔚来共交付新车160,038台,同比增长30.7%;截至2023年12月31日,蔚来新车已累计交付449,594台,持续引领高端纯电市场。

蔚来

全球市场拓展方面,蔚来表示,正继续在挪威、德国、荷兰、丹麦和瑞典推进由产品和服务等构成的完整运营体系,并开启了EL7(中国市场ES7)、ET5、ET5 Touring(中国市场ET5T)和EL6(中国市场全新ES6)的交付。

●小鹏

2023年12月小鹏汽车共交付新车20,115台,同比增长78%。小鹏汽车四季度月均交付达2万台以上,四季度累计交付新车60,158台,同比增长171%,突破单季交付6万里程碑。2023年1月-12月,小鹏汽车共交付新车141,601台,同比增长17%。截至2023年12月31日,小鹏汽车历史累计交付量达400,311台,突破40万交付里程碑。

小鹏

●理想

2023年,理想不仅是“蔚小理”中表现的最好的,也是所有造车新势力里面表现最好的。2023年12月,理想汽车交付新车50,353辆,同比增长137.1%,成功达成月交付五万辆的目标。2023年第四季度共交付131,805辆,同比增长184.6%。2023年全年共交付376,030辆,同比增长182.2%。截至2023年12月31日,理想汽车累计交付量超过六十万辆,是交付量最高的中国新势力车企。

“在刚刚过去的12月,我们成功实现了月交付五万辆的目标,全年实现37.6万辆的新车交付,这是中国新势力车企有史以来第一次迈过三十万辆年交付大关。”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说:“展望2024年,我们将继续挑战成长的极限,致力于成为中国市场豪华品牌销量第一。”

理想

新势力队伍:零跑交付创新高,问界新M7累计大定已突破12万辆

其他造车新势力方面,2023年12月,零跑汽车交付量达18,618台,连续刷新交付量历史新高,实现同比增长119%。2023年累计交付144,155台,同比增长超29%。

2023年12月,AITO问界系列交付新车24,468辆,环比增长29.96%,2023全年累计交付94,380辆

问界新M7在12月交付新车20,611辆,累计交付已达48,552辆,问界新M7累计大定已突破12万辆。问界一直在持续提升交付能力,2024年起单月交付能力预计将突破30,000辆。

问界M9上市七天累计大定已突破30,000辆。问界M9于12月26日正式上市,搭载华为十大黑科技,目前新车已陆续抵达全国89个城市的252家门店。

哪吒汽车2023年全系交付127,496台,海外市场销量突破20,000台。

深蓝汽车2023年12月交付达成18,338辆,全年累计交付136,912辆。其中,深蓝SL03交付突破10万辆。

极氪、智己汽车等“国家队”旗下自主品牌表现出色

2023年12月,吉利旗下的高端汽车品牌极氪交付13,476台,同比增长18.9%,交付再创历史新高,2023年累计交付118,685台,同比增长65%。年度目标完成率居中国豪华纯电品牌第一。累计交付超19万辆,全球唯一零自燃。

目前,极氪001、极氪X已在荷兰、瑞典、德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开售。

广汽埃安12月销量45,947辆,同比增长53%。2023年销量480,003辆,同比增长77%。值得注意的是,埃安用了4年零8个月突破百万刷新全球最快纪录。

上汽集团官方披露,初步统计,2023年12月份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创历史新高,达到21.9万辆,实现同环比大幅增长;2023年全年上汽集团销售新能源车112.3万辆,销量位居中国车企第二。

上汽集团

上汽的自主品牌方面,12月份智己汽车销量首次突破万辆大关,达10,412台。智己汽车是上汽集团、张江高科和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开发的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于2020年底推出,2021年第四季度实现量产交付。今年早些时候,智己汽车的销量一直在萎靡,第三季度一直突破不了2,000辆。但是在第四季度,销量突然出现大爆发,走出一个势如破竹的增长曲线,是2023年底出现的一匹“黑马”。

智己汽车

其中,“超级爆品”智己LS6继续高歌猛进,销售9,878台,一举拿下“20万元以上全品类纯电汽车中国品牌月销第一”和中大型纯电SUV月销第一”的双料销冠。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在汽车资讯平台“懂车帝”的-40℃低温环境下的冬测实验中,智己LS6夺得纯电车冬测续航和能耗的双冠王。续航方面,智己LS6打败了小鹏G6、比亚迪汉EV、特斯拉Model 3等车型。能耗方面,智己LS6表现优于别克E5、阿维塔11、奔驰EQE等车型。

上汽乘用车(含海外基地)12月份销售新能源车4.1万辆,同比增长25%左右,“10万级长续航超级混动”荣威D7 DMH跻身中型插电混动轿车销量榜三甲。上汽通用五菱(含海外基地)12月份销售新能源车12.4万辆,同比增长39%左右。

更加残酷的2024年

虽然许多品牌在2023年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并不意味着2024年就会“好过”。2024年新能源车圈将会更残酷已是普遍的共识。

1月1日晚,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2024年-2026年,车市仍然会继续内卷,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企业会脱颖而出,有的企业会消沉甚至消失,但从当下这个节点来看,没有一家车企可以说自己能够从淘汰赛中获胜。”哪吒汽车创始人兼董事长方运舟、哪吒汽车联合创始人兼CEO张勇在2024年新年致辞中也提到,2024年将是全球车市大浪淘沙的新纪元

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变化十分迅速,谁都害怕自己的步伐会慢人一步。出新品的节奏、新车型的定价、销售渠道的优化……每一件都是各大车企高层需要深思熟虑的事情。

2024年伊始,就有多家车企宣布新车型上市,意图抢占先机。

2024年1月1日,极氪全新车型极氪007宣布正式开启交付。小鹏X9也于同日正式上市。小鹏X9共推出4款配置车型,35.98-41.98万元,并将于本月正式开启交付。小鹏方面表示,小鹏X9预售订单已突破3万台。

1月10日,是零跑的全域自研开放日,届时零跑C10将开启预售。C10是零跑首款全球化车型,去年11月份曾亮相德国慕尼黑车展。理想官方也已经在宣布,理想MEGA将于3月1日正式发布,发布即交付,交付即上量。另外,小米汽车上周刚举行完首届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预计小米汽车也将在不久后上市。

为了在新的一年能存活下来,每一家车企可以说是挖空心思。当前,有不少车企为了能在新的一年能有一个“开门红”,已经启动了新年购车限时优惠,新一轮价格战的硝烟已经开始出现。

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如何变动,让我们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Hawk Insight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