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关税不确定性增大 逢高做空美元?
进入7月,市场交易逻辑已转向“美元弱势”新范式。
7月9日,美国关税宽限期将至。若特朗普政府兑现此前威胁,对数十个贸易伙伴全面开征最高50%的互惠关税,将瞬间颠覆上半年初现的供应链修复成果。
市场神经早已紧绷:自4月“对等关税”阴影浮现至今,美元指数累计下跌超7%,亚洲货币则集体反弹至去年10月以来新高,离岸人民币一度触及7.15关口,新加坡元更创十年峰值。
美元信用体系的裂痕正从政策端蔓延至市场深层。
特朗普政府4月推出的“解放日关税”远超市场预期,其反复无常的贸易策略颠覆了跨国资本流动的传统范式。更致命的是,参议院刚通过的税收法案将在十年内削减4万亿美元财政收入,国会预算办公室测算其实际推高债务规模达3.3万亿美元,相当于给每个美国公民叠加2.6万美元债务负担。
进入7月,市场交易逻辑已转向“美元弱势”新范式。
花旗集团最新报告显示:当美国经济表现持续落后于全球“软着陆”进程时,历史上总会形成对美元不利的交易环境。这种不对称风险在利率市场显现得淋漓尽致——期货定价显示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飙升至95%,较一周前跳涨10个百分点,全年降息预期逾125个基点。
值得玩味的是,这种降息预期与美股创新高形成诡异共生:标普500虽刷新历史纪录,但经美元贬值调整后,其实际回报率已显著落后于欧洲股指。高盛对此提出颠覆性见解:当前美元对相对股市表现的敏感度首次超过相对利率,当美国股市推动全球股市时美元走强,但此轮美股强势反而伴随美元走弱,昭示着货币与资产传统关联的瓦解。
不过,全球货币体系的重构虽已启动,但替代美元注定是漫长的过程。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在辛特拉论坛的研判极具清醒价值:“储备货币转换不会一夜发生,历史从未如此”。现实数据也支撑这一观点:尽管美元储备占比持续下滑,但仍有近80%央行管理者认为其主导地位难以撼动。真正的变数在于特朗普政策的不可预测性——若7月9日关税全面落地,可能短期提振美元通胀预期,但长期将加速贸易伙伴国的“去美元化”实践;反之若再度延期,非美货币的升值动能或进一步增强。
东方金诚首席分析师王青的预判颇具洞见:“市场对美元的悲观预期已接近极致,下半年再跌10%的可能性不大,但震荡偏弱格局难改”。
·原创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Hawk Insight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