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称,中国汽车监管机构禁止使用可伸缩门把手
出于安全考虑,中国考虑全面禁止完全可伸缩的汽车门把手。
据报道,中国监管部门正计划在汽车行业全面禁止完全可伸缩(隐藏)的汽车门把手,理由是存在安全隐患和功能缺陷。此举如果实施,将标志着汽车设计的转变,特别是对于广泛采用该功能的新能源汽车(NEV)。
据一家汽车制造商的一位研发专业人士9月4日接受明镜Pro(明镜Pro)采访时透露,有关明确禁止完全可伸缩门把手的新法规正在讨论中。半伸缩式和传统的门把手仍然是允许的,但至关重要的是,它们必须结合机械冗余以确保可靠的操作。
消息人士称,强制性门把手标准草案预计将于本月敲定。目前的提案建议直接禁止完全可伸缩的手柄,并有一年的过渡期。预计执法将于2027年7月开始,这意味着该日期之后在中国销售的新车将不再采用这些设计。讨论还包括针对非标准条件(例如事故场景)的自动解锁机制。

这一消息在整个行业引起了涟漪。消息人士表示:“我们已经通知各个项目实施这一点。”他承认,虽然仍处于讨论阶段,但潜在影响是巨大的。这一监管行动凸显了人们对隐藏门把手日益增长的担忧,这些把手因功能远未达到预期而受到公众的广泛批评。
设计趋势的兴衰
完全可伸缩的门把手已成为现代新能源汽车的流行设计元素,通常分为“手动式”(物理机制)和“电子控制弹出式”(机动)。虽然因其未来主义的美学和空气动力学优势而受到称赞,但其实用性和安全性越来越受到质疑。
工程师的计算表明,阻力系数降低0.01镉(通常归因于隐藏的手柄)可转化为每100公里最低节省约0.6 kWh。对于家庭充电来说,节省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此外,美国汽车学会文件表明,隐藏式门把手仅能将轿车的阻力系数提高0.005-0.01镉,显着低于制造商通常声称的0.03镉。电机和机械结构增加的7-8公斤重量甚至可以抵消任何空气动力学收益。

除了可疑的效率声明之外,隐藏的门把手还存在巨大的缺点:
- 成本和可靠性: Electronic door handles are reportedly three times more expensive than mechanical ones, yet suffer from an eight-fold higher failure rate. This contributes to increased repair costs for NEVs, with one leading new energy brand reporting that door handle failures account for 12% of all vehicle repair cases, often requiring costly full assembly replacements.
- 关键安全故障: In accidents involving power loss or fire, electric door handles (both exterior and interior) can become inoperable, severely hindering rescue efforts and occupant escape.
- 在2024年吉林发生的一起“冻门”事件中,一辆新能源汽车的乘员因手柄电机结冰而被困,错过了关键的救援时间。
- 2024年广东大雨季节,多辆装有电动门把手的车辆发生短路,导致车门无法打开,迫使乘客砸碎车窗逃生。
- 中保汽车安全指数(C-IIAS)碰撞测试显示,配备电子门把手的车辆在侧面碰撞中车门弹出成功率仅为67%,与机械把手98%的成功率形成鲜明对比。
- 国家事故深入调查系统(NAIS)报告称,2024年门把手故障导致的事故增加了47%,其中隐藏把手占这些事件的82%,令人震惊。
- 消费者协会指出,2024年有关儿童手指被隐藏门把手夹伤的投诉同比增加132%,其中包括极端的骨折案例。
- 不便: Users often find them inconvenient, especially in unfamiliar vehicles, and they are prone to malfunction in extreme weather conditions like freezing temperatures.
行业自己的清算和替代方案
一些汽车制造商已经采取了更加谨慎的做法。例如,大众汽车一直选择半伸缩门把手,平衡美观与实用性和安全性。
FAW-Audi的新一代A5 L和Q6 L e-tron车型采用半伸缩式门把手,集成微型开关。如果发生碰撞,红色拉绳会自动展开,充当外部救援人员的机械手柄。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曾公开批评隐藏式门把手,称其“对减阻的贡献微不足道”,而且“笨重、密封性差、噪音大、依赖电力,存在安全隐患”。
更广泛的监管环境
这一潜在禁令是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25年5月启动修订强制性国家标准《汽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之后发布的,专门解决当前隐藏式门把手设计带来的安全风险。此举被视为加强汽车安全性更广泛监管的开始。
除了门把手之外,其他有争议的设计趋势,例如取消实体按钮,转而采用全触摸屏、全景天窗和电子侧镜,也引起了批评。人们还担心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中滥用“重量环”来绕过方向盘脱离检测,从而导致事故。
国际上,监管机构也在做出回应。欧洲新车评估计划(Euro NCAP)宣布,从2026年起,在没有物理控制的情况下将转向灯、危险灯、喇叭、雨刷和紧急呼叫等关键功能集成到触摸屏中的车辆将无法获得五星级安全评级。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Hawk Insight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